城市化进程中城郊乡村的失序与治理--基于X省A村的个案分析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2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2-27页 |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相关理论及研究综述 | 第14-23页 |
·相关理论 | 第14-18页 |
·相关研究 | 第18-22页 |
·研究述评 | 第22-23页 |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23-27页 |
·研究思路 | 第23-24页 |
·研究方法 | 第24-27页 |
第2章 失地进程 | 第27-31页 |
·失地的时间、方式 | 第27-28页 |
·失地的规模 | 第28-29页 |
·失地的安置补偿政策 | 第29-31页 |
第3章 乡村的秩序与失序 | 第31-45页 |
·乡村秩序的表现 | 第31-33页 |
·亲缘秩序 | 第31-32页 |
·行政秩序 | 第32-33页 |
·乡村失序的表现 | 第33-45页 |
·社会失衡 | 第33-37页 |
·组织真空 | 第37-42页 |
·伦理危机 | 第42-45页 |
第4章 乡村失序原因探析 | 第45-54页 |
·诱因:失地 | 第45-47页 |
·量的积累 | 第45-47页 |
·质的飞跃 | 第47页 |
·动力:城市化 | 第47-49页 |
·城市化的内涵 | 第47-48页 |
·城市化的动力 | 第48-49页 |
·城市化存在的问题 | 第49页 |
·根源 | 第49-54页 |
·历史原因:城乡二元体制 | 第50页 |
·制度原因 | 第50-52页 |
·市场原因:市场机制不成熟 | 第52-54页 |
第5章 乡村治理:重建乡村秩序 | 第54-64页 |
·治理主体 | 第54-58页 |
·乡镇政权:调节器 | 第55-56页 |
·村党支部与村委会:操盘者 | 第56-57页 |
·村庄民众:基础力量 | 第57-58页 |
·治理目标:和谐与善治 | 第58-59页 |
·和谐 | 第58页 |
·善治 | 第58-59页 |
·治理内容与绩效 | 第59-64页 |
·公共服务能力的提高 | 第60-61页 |
·村干部信任度的提升 | 第61-62页 |
·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 | 第62-64页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反思 | 第64-70页 |
·研究结论 | 第64-65页 |
·反思 | 第65-69页 |
·户籍农转非所为何由? | 第65-67页 |
·城市化发展道路 | 第67-68页 |
·城市化的主动性vs.被动性 | 第68-69页 |
·本研究的不足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附录 | 第74-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