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绪论 | 第9-12页 |
第一章 唐宋文学中“芍药”的分布情况 | 第12-15页 |
第二章 “芍药”在唐宋文学中地位的起落变化及其原因分析 | 第15-31页 |
第一节 朝代更迭引起芍药地位的变化 | 第15-20页 |
(一) 唐宋两代 | 第15-17页 |
(二) 朝代内部 | 第17-20页 |
第二节 “芍药”创作在表现形式上的特点 | 第20-31页 |
(一) 芍药与牡丹 | 第20-25页 |
(二) 芍药与酴醾、樱桃 | 第25-31页 |
第三章 芍药意象形成与题材创作的历程 | 第31-41页 |
第一节 芍药的自然属性 | 第31-34页 |
第二节 文人的偏爱与推崇 | 第34-37页 |
第三节 社会环境的影响 | 第37-41页 |
第四章 芍药意象的“意蕴”及个案分析 | 第41-60页 |
第一节 情感意蕴 | 第41-47页 |
(一) 爱情 | 第41-43页 |
(二) 离情 | 第43-46页 |
(三) 怨情 | 第46-47页 |
第二节 审美意蕴 | 第47-54页 |
(一) 生命力量与吉祥富贵的象征 | 第47-50页 |
(二) 淡泊的象征 | 第50-52页 |
(三) 女子形象的象征 | 第52-54页 |
第三节 文化意蕴 | 第54-60页 |
(一) 醉与风流 | 第54-58页 |
(二) 扬州芍药 | 第58-60页 |
结语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附录 | 第64-105页 |
致谢 | 第105-10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