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小号艺术探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引言 | 第9-11页 |
| 一、柏林的艺术人生及其艺术贡献 | 第11-19页 |
| ·柏林先生的生平 | 第11-14页 |
| ·探索求知出国深造 | 第11-13页 |
| ·教书育人回报国家 | 第13-14页 |
| ·柏林先生的艺术贡献 | 第14-19页 |
| ·对专业小号教学的贡献 | 第14-15页 |
| ·多部著作的艺术创作成就 | 第15-18页 |
| ·编著《唇部灵活性》连音练习 | 第15-17页 |
| ·对小号艺术的社会普及与推广的贡献 | 第17-18页 |
| ·柏林先生创作方面的贡献 | 第18-19页 |
| ·小结 | 第19页 |
| 二、柏林小号创作艺术—铜管五重奏《小序曲》 | 第19-44页 |
| ·调式调性分析 | 第20-25页 |
| ·五声性民族调式的应用 | 第21-22页 |
| ·通过“宫——角”关系的变化来实现移宫犯调 | 第22-25页 |
| ·曲式分析 | 第25-32页 |
| ·首部 | 第26-30页 |
| ·中部 | 第30-31页 |
| ·再现部和尾声 | 第31-32页 |
| ·和声技法分析 | 第32-40页 |
| ·传统功能和声叠置方法及其扩展 | 第32-36页 |
| ·传统三度叠置结构和声的方法 | 第32-34页 |
| ·在传统三度叠置结构和声方法的延伸 | 第34-36页 |
| ·非传统功能的和声方法 | 第36-38页 |
| ·四、五度结构的和声方法 | 第36-37页 |
| ·二度结构的和声方法 | 第37-38页 |
| ·五声纵合性结构的和声方法 | 第38-40页 |
| ·复调技法分析 | 第40-44页 |
| ·对比复调在该曲中的应用 | 第41-42页 |
| ·模仿复调在该曲中的应用 | 第42-44页 |
| ·总结 | 第44页 |
| 三、柏林先生的小号音乐理念 | 第44-56页 |
| ·强化管乐器连音演奏 | 第44-46页 |
| ·循序渐进的小号考级思想 | 第46-52页 |
| ·内容设置 | 第47-50页 |
| ·音阶部分 | 第47-48页 |
| ·练习曲方面 | 第48-50页 |
| ·乐曲部分 | 第50页 |
| ·教程之间内部的联系 | 第50-52页 |
| ·多声部思维在教学中的运用 | 第52-53页 |
| ·民族化的小号音乐特点 | 第53-56页 |
| 结语 | 第56-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0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0-61页 |
| 附表1 | 第61-62页 |
| 附表2 | 第62-66页 |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