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1-14页 |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1-13页 |
·对电力市场风险分类的研究 | 第11页 |
·对电力市场风险分析的研究 | 第11-12页 |
·对电力市场风险规避的研究 | 第12页 |
·对电力市场风险识别与管理的研究 | 第12-13页 |
·对电力市场金融风险的研究 | 第13页 |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3-14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第2章 山东省电力市场风险因素分析 | 第15-24页 |
·引言 | 第15页 |
·缺电风险分析 | 第15-16页 |
·电力投资风险分析 | 第16-18页 |
·风险来源 | 第16页 |
·一般规律 | 第16-17页 |
·技术风险 | 第17页 |
·市场风险 | 第17-18页 |
·电力定价风险分析 | 第18-20页 |
·发电竞争模式 | 第18页 |
·竞价交易模式 | 第18-20页 |
·发电侧市场力风险分析 | 第20-21页 |
·电网安全运行风险分析 | 第21-22页 |
·负荷预测风险分析 | 第22-23页 |
·用户欠费风险分析 | 第23页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3章 风险评价体系研究 | 第24-37页 |
·引言 | 第24页 |
·主要风险指标分析 | 第24-25页 |
·电力弹性系数 | 第24页 |
·平均利用小时数 | 第24页 |
·市场可进度 | 第24-25页 |
·电价水平 | 第25页 |
·辅助指标分析 | 第25-26页 |
·市场开放机率 | 第25页 |
·送受端市场类型 | 第25-26页 |
·风险的大小标准 | 第26页 |
·风险综合判定 | 第26-27页 |
·基于直觉模糊集的山东省电力市场风险评价群决策方法 | 第27-33页 |
·综合评价方法 | 第27页 |
·模糊多属性评价方法 | 第27-30页 |
·关于模糊多属性法的概述 | 第27-28页 |
·模糊多属性方法的理论基础 | 第28-30页 |
·直觉模糊集方法 | 第30-33页 |
·基于直觉模糊集的山东省电力市场风险评价的实证分析 | 第33-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4章 山东省电力市场风险防范对策研究 | 第37-44页 |
·缺电风险的防范 | 第37-38页 |
·从供应侧应对缺电风险 | 第37-38页 |
·从需求侧应对缺电风险 | 第38页 |
·电力投资风险的防范 | 第38-39页 |
·投资风险回避 | 第38-39页 |
·风险转移 | 第39页 |
·电力定价风险的防范 | 第39-40页 |
·竞价风险防范 | 第39-40页 |
·影响报价的因素防范 | 第40页 |
·发电侧市场力风险的防范 | 第40-41页 |
·电网安全运行风险的防范 | 第41页 |
·负荷预测风险的防范 | 第41-42页 |
·用户欠费风险的防范 | 第42-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4-45页 |
·总结 | 第44页 |
·展望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作者简介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