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关系研究
致谢 | 第1-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1 绪论 | 第12-16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的目标与任务 | 第13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3-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2 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概述 | 第16-26页 |
·土地整理概述 | 第16-20页 |
·土地整理的内涵 | 第16-17页 |
·土地整理的类型 | 第17-18页 |
·土地整理的作用 | 第18页 |
·土地整理的理论基础 | 第18-20页 |
·新农村建设概述 | 第20-26页 |
·新农村建设提出的背景与意义 | 第20-21页 |
·新农村建设的内容 | 第21-23页 |
·河南省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与任务 | 第23-26页 |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6-30页 |
·土地整理方面的研究 | 第26-27页 |
·土地整理国外研究现状 | 第26页 |
·土地整理国内研究现状 | 第26-27页 |
·新农村建设的研究 | 第27-28页 |
·新农村建设国外研究现状 | 第27-28页 |
·新农村建设国内研究现状 | 第28页 |
·新农村建设下土地整理的研究 | 第28-30页 |
4 不同阶段下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的任务与目标 | 第30-38页 |
·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一般性评判 | 第30-31页 |
·河南省社会经济发展阶段评判 | 第31-35页 |
·不同发展阶段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的任务与目标 | 第35-37页 |
·河南省现阶段土地整理的方向 | 第37-38页 |
5 河南省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现状分析与模式评价 | 第38-62页 |
·现状分析 | 第38-44页 |
·土地整理现状分析 | 第38-40页 |
·新农村建设现状分析 | 第40-44页 |
·农地整理模式与评价 | 第44-50页 |
·综合整理模式 | 第44-46页 |
·专项整理模式 | 第46-50页 |
·居民点整理模式与评价 | 第50-57页 |
·早期探索型模式 | 第50-51页 |
·政策推动型模式 | 第51-53页 |
·经济发展带动型整理模式 | 第53-54页 |
·经济发展需求型模式 | 第54-57页 |
·目前存在的问题 | 第57-62页 |
·农地整理存在的问题 | 第57-59页 |
·居民点整理存在的问题 | 第59-62页 |
6 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关系研究 | 第62-72页 |
·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的统筹关系 | 第62-66页 |
·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的区别 | 第62-63页 |
·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的联系 | 第63-66页 |
·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关联性评价指标体系 | 第66-67页 |
·土地整理将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巨大的动力 | 第67-72页 |
·土地整理与“生产发展” | 第67-68页 |
·土地整理与“生活宽裕” | 第68页 |
·土地整理与“乡风文明” | 第68页 |
·土地整理与“村容整洁” | 第68-69页 |
·土地整理与“管理民主” | 第69页 |
·土地整理是保持农村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途径 | 第69-72页 |
7 新时期土地整理和新农村建设模式与统筹机制创新 | 第72-82页 |
·农村土地整理的目标与原则 | 第72-74页 |
·目标 | 第72页 |
·原则 | 第72-74页 |
·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模式创新 | 第74-76页 |
·新农村建设中土地整理运作机制创新 | 第76-82页 |
·土地整理规划机制创新 | 第76-77页 |
·创新多元融资模式 | 第77-78页 |
·创新土地利用机制,凸显土地资产价值 | 第78-79页 |
·健全土地整理组织实施机制 | 第79-80页 |
·健全群众参与机制 | 第80页 |
·探索土地整理与农业项目合作机制 | 第80页 |
·建立土地整理社会市场化运作机制 | 第80-82页 |
8 结束语 | 第82-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7页 |
作者简历 | 第87-88页 |
一、基本情况 | 第87页 |
二、学术论文 | 第87页 |
三、获奖情况 | 第87页 |
四、研究项目 | 第87-88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88-89页 |
中文详细摘要 | 第89-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