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17页 |
(一)本文的选题价值、意义 | 第8页 |
(二)本文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6页 |
1. 辽代林牙的起源 | 第9-11页 |
2. 南北面林牙官职的形式和人员构成 | 第11-12页 |
3. 辽代林牙的职能 | 第12-14页 |
4. 辽代北面官制整体发展趋向下的林牙官制演变特点 | 第14-16页 |
(三)本文研究方法介绍 | 第16-17页 |
一、辽代林牙官的起源和发展 | 第17-26页 |
(一)辽代林牙官设置的背景及发展经过 | 第17-24页 |
(二)大林牙院创设之后的文班司 | 第24-26页 |
二、南北面林牙官职的形式与人员构成 | 第26-48页 |
(一)南北面林牙官职的主要形式 | 第26-44页 |
(二)林牙官员的构成及其选拔 | 第44-48页 |
1. 世选制 | 第45页 |
2. 科举制 | 第45-46页 |
3. 著帐官和近侍 | 第46-47页 |
4. 恩荫制 | 第47-48页 |
三、辽代林牙官员的职能 | 第48-54页 |
(一)高阶林牙的职能 | 第48-52页 |
1. 负责相应的文书事务 | 第48-50页 |
2. 礼仪、外交职能 | 第50-51页 |
3. 军事职能 | 第51-52页 |
(二)低阶林牙的职能 | 第52-54页 |
四、辽代北面官制整体发展趋向及林牙官制演变特点 | 第54-59页 |
(一)辽代北面官制的整体发展趋向 | 第54-57页 |
1. 部族制度的形成 | 第55-56页 |
2. 封建化的不断加深 | 第56-57页 |
(二)林牙官制演变特点 | 第57-59页 |
1. 仿汉制由简而繁 | 第57-58页 |
2. 先天不足导致的失败模仿 | 第58-59页 |
结论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