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东北八旗官学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21页 |
(一) 本文选题价值、意义 | 第10-11页 |
(二) 本文选题的研究现状 | 第11-20页 |
(三) 本文的研究目标与方法 | 第20-21页 |
一、 清代八旗与八旗学校 | 第21-37页 |
(一) 清代的八旗制度 | 第21-28页 |
1. 八旗制度的建立 | 第21-25页 |
2. 八旗的贡献与作用 | 第25-28页 |
(二) 八旗学校 | 第28-37页 |
1. 八旗学校兴起的背景 | 第28-30页 |
2. 京旗官学的设立 | 第30-37页 |
二、 东北八旗官学 | 第37-57页 |
(一) 东北八旗官学的设置 | 第37-49页 |
1. 东北三将军衙门的设立及驻防编旗 | 第38-43页 |
2. 东北八旗官学 | 第43-49页 |
(二) 东北八旗官学的教学 | 第49-57页 |
1. 教师 | 第49-53页 |
2. 学生 | 第53-55页 |
3. 课程 | 第55-57页 |
三、 东北八旗官学的特点及作用 | 第57-72页 |
(一) 东北八旗官学的特点 | 第57-65页 |
1. 演变特点 | 第57-61页 |
2. 教育特点 | 第61-65页 |
(二) 东北八旗官学的作用与影响 | 第65-72页 |
1. 东北八旗官学的作用 | 第65-68页 |
2. 东北八旗官学的影响 | 第68-72页 |
结论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1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