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8-12页 |
|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8-9页 |
| ·研究背景 | 第8页 |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8-9页 |
|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9-11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9-10页 |
| ·技术路线 | 第10-11页 |
| ·小结 | 第11-12页 |
| 第2章 居住地、就业地选择行为研究综述 | 第12-19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应用模型简介 | 第14-18页 |
| ·混合 logit 模型概述 | 第14-16页 |
| ·潜在类别模型概述 | 第16-18页 |
| ·小结 | 第18-19页 |
| 第3章 基础数据调查及分析 | 第19-39页 |
| ·调查方法 | 第19-20页 |
| ·调查问卷设计 | 第20-26页 |
| ·模型变量及随机效用方程初步假定 | 第26-28页 |
| ·数据处理及分析 | 第28-38页 |
| ·调查数据筛选 | 第28-29页 |
| ·基础数据分析 | 第29-38页 |
| ·小结 | 第38-39页 |
| 第4章 不考虑选择顺序的居住地、工作地选址模型 | 第39-46页 |
| ·概述 | 第39页 |
| ·假设分析 | 第39-40页 |
| ·不考虑选择顺序的居住地选址模型 | 第40-43页 |
| ·模型特性变量的选取 | 第40-41页 |
| ·居住地选址模型 | 第41页 |
| ·模型参数估计 | 第41-43页 |
| ·不考虑选择顺序的就业地选址模型 | 第43-45页 |
| ·模型特性变量的选取 | 第43页 |
| ·就业地选址模型 | 第43-44页 |
| ·模型参数估计 | 第44-45页 |
| ·小结 | 第45-46页 |
| 第5章 考虑选择顺序的居住地、工作地选址模型 | 第46-53页 |
| ·概述 | 第46页 |
| ·居住地、就业地影响因素权重分析 | 第46-47页 |
| ·考虑选择顺序的的居住地选址模型 | 第47-49页 |
| ·模型特性变量的选取 | 第47-48页 |
| ·居住地选址模型 | 第48页 |
| ·模型参数估计 | 第48-49页 |
| ·模型对比分析 | 第49页 |
| ·考虑选择顺序的就业地选址模型 | 第49-52页 |
| ·模型特性变量的选取 | 第50页 |
| ·就业地选址模型 | 第50页 |
| ·模型参数估计 | 第50-51页 |
| ·模型对比分析 | 第51-52页 |
| ·小结 | 第52-53页 |
| 第6章 居住地与工作地联合选址模型 | 第53-61页 |
| ·概述 | 第53页 |
| ·基于混合 logit 的居住地与工作地联合选址模型 | 第53-58页 |
| ·模型构建思路 | 第53页 |
| ·模型特性变量的选取 | 第53页 |
| ·居住地与就业地联合选址模型 | 第53-54页 |
| ·模型参数估计 | 第54-55页 |
| ·模型对比分析 | 第55-58页 |
| ·联合选址模型敏感性分析 | 第58-60页 |
| ·小结 | 第60-61页 |
| 第7章 政策建议及优化措施 | 第61-64页 |
| ·概述 | 第61页 |
| ·现存主要问题与矛盾 | 第61页 |
| ·优化措施及政策建议 | 第61-63页 |
|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 第61-62页 |
| ·优化城市功能布局 | 第62页 |
| ·合理提高居民收入 | 第62-63页 |
| ·其他政策措施 | 第63页 |
| ·小结 | 第63-64页 |
| 第8章 潜在类别模型在职住平衡中的应用 | 第64-73页 |
| ·概述 | 第64页 |
| ·基于 LCM 的居住地选址模型 | 第64-68页 |
| ·模型构成 | 第64-66页 |
| ·潜在类别模型参数估计 | 第66-68页 |
| ·基于 LCM 的就业地选址模型 | 第68-72页 |
| ·模型构成 | 第69-70页 |
| ·潜在类别模型参数估计 | 第70-72页 |
| ·小结 | 第72-73页 |
| 第9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73-75页 |
| ·主要研究成果及结论 | 第73-74页 |
| ·研究展望 | 第74-75页 |
| 附录 1 | 第75-76页 |
| 附录 2 | 第76-77页 |
| 参考文献 | 第77-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