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4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4-39页 |
·疫苗 | 第14-21页 |
·活疫苗 | 第15-17页 |
·亚单位/灭活疫苗 | 第17-18页 |
·DNA(核酸)疫苗 | 第18-19页 |
·新型疫苗载体 | 第19页 |
·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第19-21页 |
·鱼类疫苗 | 第21-27页 |
·主要的鱼类病原 | 第21-23页 |
·主要鱼类疫苗 | 第23-25页 |
·针对鱼类病原菌减毒活疫苗的开发 | 第25-26页 |
·鱼类疫苗免疫传递方式 | 第26-27页 |
·细菌菌蜕系统 | 第27-34页 |
·细菌菌蜕的形成机理及特性 | 第27-30页 |
·细菌菌蜕的生产 | 第30-31页 |
·BG兽用疫苗 | 第31-33页 |
·细菌菌蜕系统在鱼类疫苗中的应用 | 第33-34页 |
·体内诱导表达系统 | 第34-37页 |
·原核启动子 | 第34页 |
·体内诱导启动子 | 第34-35页 |
·体内诱导表达系统在细菌载体疫苗中的应用 | 第35页 |
·细菌的铁摄取系统 | 第35-37页 |
·论文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 第37-39页 |
第2章 大肠杆菌限铁诱导表达系统的设计和构建 | 第39-54页 |
·引言 | 第39页 |
·实验材料 | 第39-42页 |
·药品与试剂 | 第39页 |
·设备、仪器及技术服务 | 第39页 |
·菌株、质粒和引物 | 第39页 |
·主要培养基和缓冲液 | 第39-42页 |
·实验方法 | 第42-48页 |
·启动子筛选质粒构建 | 第42-44页 |
·启动子搜索与克隆 | 第44-46页 |
·重组质粒与重组菌株的构建 | 第46-47页 |
·限铁启动子的体外诱导及GFP表达检测 | 第47页 |
·Fur滴定实验(Fur titration assay,FURTA) | 第47页 |
·斑马鱼养殖及GFP的体内检测 | 第47-48页 |
·生物学软件 | 第48页 |
·实验结果 | 第48-53页 |
·限铁调控启动子的筛选载体构建 | 第48-49页 |
·大肠杆菌内限铁调控启动子的体外筛选 | 第49-50页 |
·P_(viuB)在斑马鱼体内的转录情况 | 第50-53页 |
·实验结论 | 第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3章 大肠杆菌中体内诱导裂解系统的构建 | 第54-62页 |
·引言 | 第54页 |
·实验材料 | 第54页 |
·药品、试剂及仪器设备 | 第54页 |
·菌株、质粒和引物 | 第54页 |
·缓冲液 | 第54页 |
·实验方法 | 第54-57页 |
·活细胞涂板计数 | 第55-56页 |
·细菌电镜样品制备及扫描电镜观察 | 第56-57页 |
·大肠杆菌的裂解观察 | 第57页 |
·实验结果 | 第57-60页 |
·大肠杆菌裂解系统的构建 | 第57-58页 |
·铁诱导裂解系统控制下大肠杆菌的裂解行为 | 第58页 |
·铁诱导裂解系统控制下形成的大肠杆菌菌蜕 | 第58-60页 |
·实验讨论 | 第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4章 大肠杆菌中基于体内诱导裂解的抗原释放系统 | 第62-73页 |
·引言 | 第62页 |
·实验材料 | 第62-63页 |
·药品、试剂及仪器设备 | 第62页 |
·菌株、质粒和引物 | 第62-63页 |
·细菌培养基及缓冲液 | 第63页 |
·实验方法 | 第63-66页 |
·间接ELISA法检测GAPDH蛋白 | 第64页 |
·Western-blotting检测GFP蛋白 | 第64-65页 |
·大肠杆菌中铁调控的体外抗原释放 | 第65页 |
·斑马鱼中基于大肠杆菌铁调控的抗原释放 | 第65-66页 |
·免疫实验 | 第66页 |
·实验结果 | 第66-71页 |
·大肠杆菌基于铁调控裂解的抗原释放双质粒系统的构建 | 第66-67页 |
·在体外铁调控大肠杆菌裂解和抗原GAPDH释放 | 第67-68页 |
·斑马鱼中铁调控大肠杆菌裂解和抗原GAPDH释放 | 第68-69页 |
·疫苗候选株在大菱鲆中的免疫评价 | 第69-71页 |
·实验讨论 | 第71-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5章 大肠杆菌中限铁诱导表达系统的严谨性改造 | 第73-85页 |
·引言 | 第73页 |
·实验材料 | 第73页 |
·药品、试剂及主要仪器设备 | 第73页 |
·菌株、质粒和引物 | 第73页 |
·细菌培养基和缓冲液 | 第73页 |
·实验方法 | 第73-75页 |
·重组质粒构建 | 第73-74页 |
·启动子预测分析 | 第74页 |
·GFP合成的测定 | 第74-75页 |
·毒力基因表达测定 | 第75页 |
·实验结果 | 第75-82页 |
·Top10铁调控启动子的初步筛选 | 第75-76页 |
·P_(fhuA)严谨性改造 | 第76-77页 |
·在大肠杆菌中p_tP_(fhuAl)作为严谨调控的表达系统的评价 | 第77-79页 |
·P_(fhuAl)控制下毒性基因的表达 | 第79-82页 |
·实验讨论 | 第82-84页 |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第6章 鳗弧菌中限铁诱导表达系统的构建 | 第85-96页 |
·引言 | 第85页 |
·实验材料 | 第85-86页 |
·药品、试剂与仪器 | 第85页 |
·菌株、质粒和引物 | 第85页 |
·细菌培养基 | 第85-86页 |
·实验方法 | 第86页 |
·实验结果 | 第86-93页 |
·鳗弧菌中限铁启动子的初步筛选 | 第86-88页 |
·P_(viuA)体外诱导条件的优化 | 第88-90页 |
·6203/P_(viuA)G中的GFP表达 | 第90-91页 |
·Fe离子和Fur蛋白对P_(viuA)启动子的抑制作用 | 第91-93页 |
·P_(viuA)在斑马鱼体内的转录 | 第93页 |
·实验讨论 | 第93-94页 |
·本章小结 | 第94-96页 |
第7章 鳗弧菌限铁诱导裂解系统的设计与构建 | 第96-104页 |
·引言 | 第96页 |
·实验材料 | 第96-97页 |
·药品、试剂及仪器 | 第96页 |
·菌株、质粒和引物 | 第96页 |
·细菌培养基及缓冲液 | 第96-97页 |
·实验方法 | 第97-98页 |
·实验结果 | 第98-101页 |
·裂解基因E在鳗弧菌的裂解效果 | 第98-99页 |
·鳗弧菌裂解系统设计与构建 | 第99-100页 |
·铁诱导裂解系统控制下的鳗弧菌裂解行为 | 第100-101页 |
·电镜观察鳗弧菌裂解 | 第101页 |
·实验讨论 | 第101-102页 |
·本章小结 | 第102-104页 |
第8章 柱状黄杆菌ATCC 23463背景研究 | 第104-117页 |
·引言 | 第104-105页 |
·实验材料 | 第105-107页 |
·药品与试剂 | 第105页 |
·菌株、质粒和引物 | 第105-106页 |
·溶液配制 | 第106-107页 |
·微生物培养基 | 第107页 |
·实验方法 | 第107-109页 |
·细菌培养及菌种保藏 | 第107页 |
·常规分子生物学操作 | 第107-108页 |
·柱状黄杆菌脂多糖(LPS)的制备 | 第108-109页 |
·柱状黄杆菌接合 | 第109页 |
·实验结果 | 第109-115页 |
·柱状黄杆菌ATCC23463背景研究 | 第109-113页 |
·柱状黄杆菌的基因操作 | 第113-115页 |
·实验讨论 | 第115-116页 |
·本章小结 | 第116-117页 |
第9章 柱状黄杆菌铁摄取系统的机理研究 | 第117-128页 |
·引言 | 第117页 |
·实验材料 | 第117-118页 |
·药品与试剂 | 第117-118页 |
·菌株、质粒与引物 | 第118页 |
·微生物培养基和缓冲液 | 第118页 |
·实验方法 | 第118-120页 |
·细菌培养 | 第118页 |
·柱状黄杆菌在限铁培养基中的生长 | 第118-119页 |
·外膜蛋白(OMP)提取 | 第119页 |
·蛋白鉴定 | 第119页 |
·软件分析 | 第119页 |
·铁载体检测 | 第119-120页 |
·铁载体纯化 | 第120页 |
·柱状黄杆菌fur基因克隆 | 第120页 |
·实验结果 | 第120-125页 |
·柱状黄杆菌在限铁培养基中的生长 | 第120-121页 |
·铁调控外膜蛋白的分析 | 第121-122页 |
·铁载体的合成 | 第122页 |
·柱状黄杆菌铁摄取调控子编码基因fur的鉴定 | 第122-125页 |
·实验讨论 | 第125-126页 |
·本章小结 | 第126-128页 |
第10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28-132页 |
·全文总结 | 第128-129页 |
·本文创新点 | 第129-130页 |
·展望 | 第130-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132-144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 第144-145页 |
致谢 | 第145-146页 |
卷内备考表 | 第1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