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低酸连续水热糖化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引言 | 第10页 |
·生物质及生物质能 | 第10-11页 |
·秸秆的基本组成和性质 | 第11-13页 |
·纤维素 | 第11-12页 |
·半纤维素 | 第12页 |
·木质素 | 第12-13页 |
·秸秆水解技术 | 第13-16页 |
·酸水解技术 | 第14-15页 |
·酶催化水解技术 | 第15页 |
·高温水热法 | 第15-16页 |
·课题来源及研究思路 | 第16-19页 |
·课题来源 | 第16-17页 |
·研究思路 | 第17页 |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9-27页 |
·试验原料与试剂 | 第19-20页 |
·试验原料 | 第19页 |
·主要试剂 | 第19-20页 |
·试验装置与主要仪器 | 第20-21页 |
·试验装置 | 第20页 |
·主要试验仪器 | 第20-21页 |
·试验操作及分析方法 | 第21-27页 |
·秸秆低酸连续化水热糖化 | 第21页 |
·秸秆水热糖化不同反应节点残渣的收集 | 第21-22页 |
·液体产物分析方法 | 第22-23页 |
·固体残渣分析方法 | 第23-27页 |
第三章 秸秆低酸连续水热产糖的研究 | 第27-58页 |
·反应条件对秸秆水热产还原糖的影响 | 第27-42页 |
·流速对小麦秸秆产还原糖浓度的影响 | 第27-31页 |
·流速对油菜秸秆产还原糖浓度的影响 | 第31-34页 |
·酸浓度对小麦秸秆产还原糖浓度的影响 | 第34-38页 |
·酸浓度对油菜秸秆产还原糖浓度的影响 | 第38-41页 |
·反应条件对秸秆还原糖产率的影响 | 第41-42页 |
·秸秆水热副产物的分析 | 第42-55页 |
·流速对小麦秸秆产糠醛浓度的影响 | 第44-47页 |
·流速对油菜秸秆产糠醛浓度的影响 | 第47-50页 |
·酸浓度对小麦秸秆产糠醛浓度的影响 | 第50-52页 |
·酸浓度对油菜秸秆产糠醛浓度的影响 | 第52-55页 |
·秸秆水热产还原糖与糠醛产生的关系 | 第55-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四章 秸秆水热糖化过程固体相组分变化研究 | 第58-74页 |
·小麦秸秆水热糖化过程固体相组分变化研究 | 第58-66页 |
·固体残渣的成分分析 | 第58-59页 |
·固体残渣的电镜分析 | 第59-63页 |
·固体残渣的红外分析 | 第63-65页 |
·最优条件水热糖化过程物料衡算 | 第65-66页 |
·油菜秸秆水热糖化过程固体相组分变化研究 | 第66-73页 |
·固体残渣的成分分析 | 第66页 |
·固体残渣的电镜分析 | 第66-70页 |
·固体残渣的红外分析 | 第70-72页 |
·最优条件水热糖化过程物料衡算 | 第72-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五章 秸秆水热制糖经济性分析 | 第74-78页 |
·国内秸秆资源 | 第74页 |
·经济成本分析 | 第74-75页 |
·秸秆水热制糖的经济效益 | 第75-76页 |
·秸秆水热制糖的社会与环境效益 | 第76-77页 |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8-81页 |
·结论 | 第78-79页 |
·展望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第86-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