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络拔罐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0页 |
| 前言 | 第10-12页 |
| 第一节 临床研究 | 第12-19页 |
| 1. 资料及方法 | 第12-19页 |
| ·病例来源 | 第12-13页 |
|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 第13-14页 |
| ·病例纳入标准 | 第13页 |
| ·病例排除标准 | 第13-14页 |
| ·病例剔除与脱落标准 | 第14页 |
| ·观察内容 | 第14-19页 |
| ·临床资料收集 | 第14页 |
| ·临床症状体征积分标准 | 第14页 |
| ·临床疗效评定判定 | 第14-15页 |
| ·实验室观察指标 | 第15-17页 |
| ·近期疗效观察 | 第17页 |
| ·远期期疗效观察 | 第17页 |
| ·安全性观察 | 第17-18页 |
| ·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 | 第18-19页 |
| 第二节 方法 | 第19-21页 |
| 2. 治疗方法 | 第19-21页 |
| ·针刺组处理 | 第19页 |
| ·针刺组处理方法 | 第19页 |
| ·刺络拔罐疗程 | 第19页 |
| ·刺络拔罐操作方法 | 第19页 |
| ·药物组处理方法 | 第19页 |
| ·针刺加药物组处理方法 | 第19-20页 |
| ·刺络拔罐疗程 | 第20页 |
| ·刺络拔罐的操作方法 | 第20页 |
| ·药物的服用原则 | 第20页 |
| ·治疗过程中的禁忌 | 第20-21页 |
| 第三节 实验结果 | 第21-25页 |
| 3. 临床疗效分析 | 第21-25页 |
| ·近期临床疗效比较 | 第21页 |
| ·临床积分比较 | 第21-22页 |
| ·三组治疗前后血清白LTB4、PGD2水平相比较 | 第22-23页 |
| ·远期疗效比较 | 第23-24页 |
| ·不良反应 | 第24-25页 |
| 第四节 讨论 | 第25-44页 |
| 4. 讨论 | 第25-44页 |
| ·荨麻疹的病因 | 第25-26页 |
| ·发病机制 | 第26页 |
| ·白三烯B4、前列腺素D2和荨麻疹的关系 | 第26-30页 |
| ·白三烯B4在皮肤科的应用 | 第27-29页 |
| ·前列腺素D2在皮肤科的应用 | 第29-30页 |
| ·现代医学治疗慢性荨麻疹 | 第30页 |
| ·祖国医学对慢性荨麻疹的认识 | 第30-33页 |
| ·病因病机认识 | 第30-32页 |
| ·中医中药治法 | 第32-33页 |
| ·刺络拔罐疗法的应用及研究 | 第33-42页 |
| ·刺络放血疗法渊源和发展 | 第33-34页 |
| ·刺络放血疗法的功效 | 第34-35页 |
| ·刺络放血疗法的现代医学研究 | 第35-36页 |
| ·拔罐的历史发展 | 第36-37页 |
| ·拔罐的功效 | 第37-38页 |
| ·拔罐的现代医学研究 | 第38页 |
| ·取穴方解 | 第38-41页 |
| ·导师对刺络放血疗法的认识 | 第41-42页 |
| ·咪唑斯汀缓释片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意义 | 第42-44页 |
| 第五节 结语 | 第44-45页 |
| 5. 研究结论 | 第44-45页 |
| ·结论 | 第44页 |
| ·展望 | 第44-45页 |
| 致谢 | 第45-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52页 |
| 附录1:综述 | 第52-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 附录2:临床观察表 | 第60-64页 |
| 附录3: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