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狂犬疫苗免疫后血清交叉保护作用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缩略语表 | 第11-12页 |
| 第1章 前言 | 第12-26页 |
| ·狂犬病介绍 | 第12-24页 |
| ·狂犬病毒形态特征 | 第14-15页 |
| ·狂犬病毒基因组结构 | 第15页 |
| ·狂犬病毒的蛋白结构 | 第15-16页 |
| ·狂犬病毒的 G 蛋白 | 第16-19页 |
| ·狂犬病毒的生活周期 | 第19-20页 |
| ·病毒分型 | 第20-22页 |
| ·我国狂犬病流行病学 | 第22页 |
| ·狂犬病毒疫苗 | 第22-23页 |
| ·狂犬病毒中和抗体检测方法 | 第23-24页 |
|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设计思路 | 第24-26页 |
| 第2章 实验方法 | 第26-39页 |
| ·试剂和材料 | 第26-28页 |
| ·质粒菌株细胞 | 第26页 |
| ·主要仪器 | 第26-27页 |
| ·主要试剂 | 第27页 |
| ·溶液配制 | 第27-28页 |
| ·引物及测序 | 第28页 |
| ·实验方法 | 第28-39页 |
| ·动物免疫方案 | 第28-29页 |
| ·获得目的基因所需引物设计 | 第29页 |
| ·提取总 RNA | 第29-30页 |
| ·目的基因的扩增 | 第30-32页 |
| ·片段连接、质粒转化及小提、测序鉴定 | 第32-33页 |
| ·片段与真核表达载体连接并克隆 | 第33页 |
| ·假病毒包装 | 第33-34页 |
| ·Western-Blot | 第34页 |
| ·假病毒滴度的测定 | 第34-35页 |
| ·中和抗体检测 | 第35-36页 |
| ·构建突变病毒质粒 | 第36-39页 |
| 第3章 实验结果 | 第39-51页 |
| ·质粒构建 | 第39-40页 |
| ·目的基因的扩增 | 第39页 |
| ·表达质粒的构建 | 第39-40页 |
| ·假病毒包装 | 第40-41页 |
| ·假病毒感染性检测 | 第41-42页 |
| ·带有 GFP 报告基因的假病毒 | 第41-42页 |
| ·带有 Luc 报告基因的假病毒 | 第42页 |
| ·假病毒中和抗体检测 | 第42-43页 |
| ·小鼠血清对病毒的中和活性 | 第43-45页 |
| ·G 蛋白基因改造 | 第45-51页 |
| ·定点突变及 overlap PCR | 第45-49页 |
| ·突变病毒感染性检测 | 第49-51页 |
| 第4章 讨论 | 第51-54页 |
| 第5章 结论与创新点 | 第54-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60页 |
| 致谢 | 第60-61页 |
| 作者简介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