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航飞行员工作压力与对策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11页 |
| ABSTRACT | 第11-12页 |
| 1 绪论 | 第12-21页 |
| ·研究背景 | 第12-18页 |
| ·当代社会工作压力状况 | 第12-13页 |
| ·民航运输的安全需求 | 第13-14页 |
| ·民航飞行员工作特性 | 第14-17页 |
| ·山东航空公司情况介绍 | 第17-18页 |
| ·问题提出 | 第18页 |
| ·研究目的 | 第18-19页 |
| ·研究意义 | 第19页 |
| ·研究框架 | 第19-21页 |
| 2 文献综述 | 第21-38页 |
| ·压力的定义 | 第21-22页 |
| ·工作压力的定义 | 第22-23页 |
| ·工作压力理论与模型 | 第23-27页 |
| ·个体—环境匹配理论 | 第23-24页 |
| ·工作需求—控制—支持理论 | 第24页 |
| ·交互作用理论 | 第24-26页 |
| ·罗宾斯压力交互理论 | 第26-27页 |
| ·工作压力源 | 第27-29页 |
| ·压力源的测量 | 第29-30页 |
| ·作压力调节变量 | 第30-31页 |
| ·压力反应 | 第31-33页 |
| ·生理反应 | 第32页 |
| ·心理反应 | 第32页 |
| ·行为反应 | 第32-33页 |
| ·民航安全管理体系 | 第33-37页 |
| ·民航安全管理体系(SMS) | 第33页 |
| ·安全事故的人为因素 | 第33-34页 |
| ·詹姆斯·雷森事故成因模型 | 第34-36页 |
| ·作压力引发的安全事故 | 第36-37页 |
| ·文献评述 | 第37-38页 |
| 3 研究方法 | 第38-40页 |
| ·研究对象 | 第38页 |
| ·研究模型构想 | 第38页 |
| ·问卷编制 | 第38-39页 |
| ·分析方法 | 第39-40页 |
| 4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40-53页 |
| ·样本描述性分析 | 第40-42页 |
| ·样本结构分布 | 第40-41页 |
| ·作压力源描述性分析 | 第41-42页 |
| ·总体工作压力状况分析 | 第42页 |
| ·人口统计变量的工作压力差异分析 | 第42-47页 |
| ·年龄的差异分析 | 第42-45页 |
| ·婚姻状况的差异分析 | 第45页 |
| ·受教育程度的差异分析 | 第45-46页 |
| ·工龄的差异分析 | 第46-47页 |
| ·民航背景变量的工作压力差异分析 | 第47-50页 |
| ·飞行级别的差异分析 | 第47-49页 |
| ·飞行时数的差异分析 | 第49-50页 |
| ·结果讨论 | 第50-53页 |
| ·飞行任务重,责任压力大 | 第51页 |
| ·平衡工作与生活不易 | 第51-52页 |
| ·飞行升级的压力 | 第52-53页 |
| 5 结论和建议 | 第53-83页 |
| ·结论 | 第53页 |
| ·研究主要结论 | 第53页 |
| ·压力管理对策方向 | 第53页 |
| ·对策与建议 | 第53-81页 |
| ·社会和行业环境的对策 | 第54-55页 |
| ·组织方面的对策 | 第55-69页 |
| ·个体方面的对策 | 第69-79页 |
| ·对策综述 | 第79-81页 |
| ·研究创新点 | 第81页 |
| ·局限性及后续研究展望 | 第81-83页 |
| ·局限性 | 第81页 |
| ·后续研究展望 | 第81-83页 |
| 致谢 | 第83-84页 |
| 附录 | 第84-86页 |
| 参考文献 | 第86-90页 |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