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导言 | 第11-12页 |
第一章 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赔偿责任基本理论 | 第12-20页 |
第一节 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赔偿责任概述 | 第12-16页 |
一、 船舶油污损害的界定 | 第12-15页 |
二、 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赔偿责任的涵义 | 第15-16页 |
第二节 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赔偿免责 | 第16-18页 |
一、 不可抗力免责 | 第17页 |
二、 第三人或受害人过错免责 | 第17页 |
三、 政府或主管当局过失免责 | 第17-18页 |
第三节 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赔偿责任归责原则法理解析 | 第18-20页 |
一、 无过错责任归责原则 | 第18-19页 |
二、 无过错责任归责原则导向损害转移和责任分散 | 第19-20页 |
第二章 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赔偿责任主体立法比较研究 | 第20-30页 |
第一节 现行国际公约的相关规定及分析 | 第20-23页 |
一、 《民事责任公约》的相关规定 | 第20-21页 |
二、 《燃油公约》的相关规定 | 第21-22页 |
三、 《基金公约》及其议定书的相关规定 | 第22-23页 |
第二节 现行国外油污立法的相关规定及分析 | 第23-25页 |
一、 美国《油污法》的相关规定 | 第24-25页 |
二、 英国《商船航运(油污)法》的相关规定 | 第25页 |
第三节 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及分析 | 第25-28页 |
一、 《民法通则》、《侵权责任法》的相关规定及分析 | 第26页 |
二、 《海商法》的相关规定及分析 | 第26页 |
三、 《海洋环境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及分析 | 第26-27页 |
四、 《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及分析 | 第27页 |
五、 《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的相关规定及分析 | 第27-28页 |
六、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船舶油污损害赔偿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 第28页 |
第四节 现行国内外立法之比较 | 第28-30页 |
第三章 特殊情形下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赔偿责任主体分析 | 第30-43页 |
第一节 船舶碰撞造成油污损害的民事责任主体 | 第30-36页 |
一、 船舶碰撞造成油污损害法律关系分析 | 第31-32页 |
二、 互有过失船舶碰撞油污损害事故中的责任主体分析 | 第32-35页 |
三、 互有过失碰撞造成一船漏油情形下责任主体确定的法律适用 | 第35-36页 |
第二节 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赔偿责任主体之船舶承租人和船舶经营人 | 第36-41页 |
一、 船舶承租人主体地位分析 | 第36-39页 |
二、 船舶经营人主体地位分析 | 第39页 |
三、 关于船舶承租人、船舶经营人主体地位的结论与分析 | 第39-41页 |
第三节 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赔偿责任主体之国家 | 第41-43页 |
一、 国际法不加禁止之行为所致损害责任 | 第41-42页 |
二、 国家协助义务 | 第42页 |
三、 费用内部化理念 | 第42-43页 |
四、 国家所有不等于国家责任 | 第43页 |
第四章 我国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赔偿责任主体的建构 | 第43-58页 |
第一节 强制责任保险对责任主体的补充赔偿作用 | 第45-48页 |
一、 强制责任保险 | 第45-47页 |
二、 我国船舶油污损害赔偿实践中强制责任保险的应然性分析 | 第47-48页 |
第二节 直接诉讼制度对责任主体的保障作用 | 第48-51页 |
一、 直接诉讼制度 | 第48-49页 |
二、 我国船舶油污损害赔偿中直接诉讼制度的应然性分析 | 第49-51页 |
第三节 赔偿基金对责任主体的二次赔偿作用 | 第51-55页 |
一、 赔偿基金概述 | 第51-52页 |
二、 我国船舶油污损害赔偿实践中基金制度的应然性分析 | 第52-55页 |
第四节 全社会共担机制的尝试 | 第55-58页 |
一、 船货二元利益平衡为基础 | 第55-56页 |
二、 全社会共同参与为补充 | 第56-58页 |
结语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3-64页 |
后记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