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插图索引 | 第13-1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6-25页 |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6页 |
·光纤无线通信的基本结构及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相干光通信的基本结构及研究现状 | 第19-25页 |
第2章 基于三种不同毫米波产生方案且波长重用的光纤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比较 | 第25-35页 |
·引言 | 第25-26页 |
·三种基于波长重用的毫米波产生方案 | 第26-29页 |
·基于单臂马赫曾德尔强度调制器实现光四倍频的产生原理 | 第28-29页 |
·数值仿真分析 | 第29-30页 |
·实验方案与实验结果 | 第30-34页 |
·小结 | 第34-35页 |
第3章 基于光OFDM技术的宽带通信方案 | 第35-52页 |
·引言 | 第35-37页 |
·基于60GHz OFDM光毫米波信号的全双工ROF系统 | 第37-42页 |
·系统原理 | 第37-38页 |
·实验装置及结果 | 第38-41页 |
·方案小结 | 第41-42页 |
·融合宽带光纤无线通信技术的OFDM-WDM-PON系统 | 第42-46页 |
·系统原理 | 第42-43页 |
·实验装置及过程 | 第43-44页 |
·实验结果 | 第44-45页 |
·方案小结 | 第45-46页 |
·采用相位调制器外部调制实现低峰值平均功率比的光正交频分复用传输系统的研究 | 第46-52页 |
·基于相位调制器产生光OFDM信号原理 | 第46页 |
·实验装置与结果 | 第46-51页 |
·小结 | 第51-52页 |
第4章 全光波长变换宽带通信方案 | 第52-67页 |
·引言 | 第52-54页 |
·基于半导体光放大器四波混频效应和直接调制OFDM光信号的单泵浦偏振多样性的全光波长变换系统 | 第54-60页 |
·基于单泵浦四波混频效应的波长变换原理 | 第54-55页 |
·实验装置及结果 | 第55-59页 |
·方案小结 | 第59-60页 |
·基于SOA中四波混频效应的偏振不敏感毫米波产生技术以及相应的ROF系统 | 第60-63页 |
·偏振不敏感毫米波产生原理 | 第60-61页 |
·基于偏振不敏感毫米波产生技术的ROF系统实验研究 | 第61-62页 |
·实验结果 | 第62-63页 |
·小结 | 第63页 |
·基于Bismuth光纤中四波混频效应的偏振不敏感60GHz毫米波产生及相应的ROF系统 | 第63-67页 |
·基于Bismuth fiber中四波混频效应的偏振不敏感60GHz毫米波产生原理 | 第63-64页 |
·基于Bismuth光纤中四波混频效应的偏振不敏感60GHz毫米波产生的实验研究 | 第64-66页 |
·小结 | 第66-67页 |
第5章 基于相干光通信400G光传输网的研究 | 第67-77页 |
·引言 | 第67-68页 |
·基于全光OFDM技术的432Gbit/s QPSK信号传输系统 | 第68-71页 |
·系统原理 | 第68页 |
·实验参数及结果 | 第68-71页 |
·小结 | 第71页 |
·基于相干检测的400G光标记交换节点的设计 | 第71-77页 |
·基于相干检测的全光OFDM光标记交换节点关键技术 | 第71-74页 |
·实验原理及结果 | 第74-76页 |
·小结 | 第76-77页 |
第6章 基于相干光通信的1Tb及1Tb以上光传输网的研究 | 第77-94页 |
·引言 | 第77-79页 |
·基于全光OFDM技术的11.2Tb/s QPSK信号传输系统 | 第79-84页 |
·系统原理 | 第79-81页 |
·实验参数及结果 | 第81-84页 |
·小结 | 第84页 |
·基于2.1Tbit/s全光的OFDM信号经3200km SMF-28传输系统 | 第84-88页 |
·单信道多载波产生方案原理 | 第84-85页 |
·实验原理及结果 | 第85-88页 |
·小结 | 第88页 |
·基于Nyquist-WDM技术的WDM-PON系统 | 第88-94页 |
·系统原理 | 第88-89页 |
·实验装置及结果 | 第89-93页 |
·小结 | 第93-94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94-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10页 |
致谢 | 第110-111页 |
附录A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和撰写的学术论文 | 第111-1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