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违纪行为处理的困境与出路--以A初中为例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8页 |
引言 | 第8-14页 |
(一) 选题缘由 | 第8-9页 |
(二) 研究综述 | 第9-12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一、 中学生违纪行为及其不利影响 | 第14-20页 |
(一) 学生违纪 | 第14-16页 |
1. 违纪 | 第14-15页 |
2. 学生违纪 | 第15-16页 |
(二) 中学生违纪行为的类型 | 第16-17页 |
1. 学习行为型违纪 | 第16页 |
2. 人际冲突型违纪 | 第16-17页 |
3. 思想品德型违纪 | 第17页 |
4. 网络成瘾型违纪 | 第17页 |
(三) 中学生违纪的不利影响 | 第17-20页 |
1. 不利学生的全面发展 | 第17-18页 |
2. 阻碍教学的顺利开展 | 第18页 |
3. 降低学校的管理效率 | 第18-20页 |
二、 学生违纪行为处理的理论基础 | 第20-23页 |
(一) 系统理论 | 第20-21页 |
(二) 冲突理论 | 第21页 |
(三) 人本管理理论 | 第21-23页 |
三、 目前中学生违纪行为处理存在的现实困境 | 第23-28页 |
(一) “不想管”——处理态度的漠然 | 第23-24页 |
(二) “不敢管”——处理过程的畏惧 | 第24-25页 |
(三) “不会管”——处理方式的茫然 | 第25-26页 |
(四) “管不住”——处理效果的无力 | 第26-28页 |
四、 中学生违纪行为处理存在困境的原因分析 | 第28-34页 |
(一) 学校有效惩戒环境的欠缺 | 第28-30页 |
1. 教师惩戒权法律的缺失 | 第28-29页 |
2. 应试教育仍占主导地位 | 第29-30页 |
(二) 社会因素对惩戒的负面导向 | 第30-31页 |
1. 新闻舆论的负面报道 | 第30-31页 |
2. 社会不良文化的影响 | 第31页 |
(三) 家庭因素对惩戒的不利影响 | 第31-34页 |
1. 家庭教育方式不当 | 第31-33页 |
2. 家长对教育惩戒的不解 | 第33-34页 |
五、 中学生违纪行为处理的策略思考 | 第34-40页 |
(一) 中学生违纪行为处理的原则 | 第34-35页 |
1. 尊重原则 | 第34页 |
2. 协同原则 | 第34页 |
3. 理性原则 | 第34-35页 |
4. 依法原则 | 第35页 |
(二) 中学生违纪行为处理的对策 | 第35-40页 |
1. 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赋予教师一定的惩戒权 | 第35-37页 |
2. 加强教师综合素质培训,提升教师违纪处理技巧 | 第37-38页 |
3. 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自我控制能力 | 第38页 |
4. 加强家庭与学校的合作,增强家校的沟通与理解 | 第38-39页 |
5. 积极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减少社会因素负面影响 | 第39-40页 |
结语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附录Ⅰ——教师访谈提纲 | 第43-44页 |
附录Ⅱ——学生问卷 | 第44-47页 |
后记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