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绪论 | 第9-14页 |
第一章 1949-1965 年甘肃河西水利建设发展的背景 | 第14-22页 |
一、 水利概念的界定 | 第14-15页 |
二、 甘肃河西地区自然概况 | 第15-18页 |
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甘肃河西地区的农田水利建设概况 | 第18-22页 |
(一) 民国以前的甘肃河西地区农田水利建设 | 第18-19页 |
(二) 民国时期的甘肃河西地区农田水利建设 | 第19-22页 |
第二章 1949-1965 年甘肃河西地区农田水利建设的概况及成就 | 第22-32页 |
一、 恢复和奠定基础阶段(1949-1957) | 第22-26页 |
(一) 1949-1952 年恢复时期 | 第22-23页 |
(二) 1953-1957 年“一五”期间 | 第23-26页 |
二、 曲折发展阶段(1958-1965) | 第26-32页 |
(一) 1958-1961 年“大跃进”时期 | 第26-28页 |
(二) 1962-1965 年国民经济调整巩固时期 | 第28-32页 |
第三章 甘肃省河西地区农田水利建设取得成就的原因 | 第32-38页 |
一、 有一个正确的治水思路和治水方略 | 第32-33页 |
二、 计划经济体制所具有的强大优势 | 第33-34页 |
三、 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发动群众修建水利工程 | 第34-35页 |
四、 重视科技示范工作 | 第35-36页 |
五、 建立健全了各级农田水利管理机构,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 第36页 |
六、 采用多种形式筹资,兴修各种水利工程设施 | 第36-38页 |
第四章 甘肃省河西地区农田水利建设评价 | 第38-46页 |
一、 效用分析 | 第38-42页 |
(一) 扩大了农作物的有效灌溉面积 | 第38-40页 |
(二) 促进农业生产获得高速度的发展 | 第40-42页 |
二、 教训 | 第42-46页 |
(一) 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是经济发展的规律 | 第42-44页 |
(二) 水利建设中要重视经济效益 | 第44页 |
(三) 社会建设制度要能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 第44页 |
(四) 水、林、土、路综合治理,不断改善生产条件 | 第44-45页 |
(五) 加强水文资料的搜集、研究工作 | 第45页 |
(六) 农田水利建设要和环境保护相结合 | 第45-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后记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