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10页 |
英文缩写表 | 第10-11页 |
摘要 | 第11-13页 |
文献综述 | 第13-25页 |
1 鸭源鸡杆菌概述 | 第13-16页 |
·鸭源鸡杆菌分类地位的确立 | 第13-14页 |
·鸭源鸡杆菌的致病性 | 第14-16页 |
2 鸭源鸡杆菌的检测方法 | 第16-23页 |
·传统方法 | 第16-17页 |
·基因型方法 | 第17-21页 |
·血清学检测方法 | 第21-23页 |
3 鸭源鸡杆菌的传播途径 | 第23-24页 |
4 小结 | 第24-25页 |
实验研究 | 第25-68页 |
前言 | 第25-26页 |
本研究的目的 | 第25页 |
本研究的意义 | 第25-26页 |
试验一 河北省鸡群鸭源鸡杆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 第26-30页 |
引言 | 第2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6-27页 |
·主要材料 | 第26页 |
·方法 | 第26-27页 |
2 结果 | 第27-29页 |
3 讨论与小结 | 第29-30页 |
·不同鸡场鸭源鸡杆菌的感染情况 | 第29页 |
·鸭源鸡杆菌不同血清型的感染情况 | 第29页 |
·小结 | 第29-30页 |
试验二 健康商品鸡群鸭源鸡杆菌自然感染状况调查 | 第30-43页 |
引言 | 第3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0-33页 |
·主要材料 | 第30-31页 |
·方法 | 第31-33页 |
2 结果 | 第33-39页 |
·细菌的分离 | 第33页 |
·PCR 鉴定与 16S rRNA 测序和分析 | 第33-36页 |
·棉拭子中所含细菌的荧光定量 PCR 检测 | 第36页 |
·生化试验 | 第36-37页 |
·药敏试验 | 第37-39页 |
3 讨论与小结 | 第39-43页 |
·关于鸭源鸡杆菌的自然感染状况 | 第39-40页 |
·荧光定量 PCR 和细菌分离的比较 | 第40-41页 |
·鸭源鸡杆菌的生化试验—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试验 | 第41页 |
·关于鸭源鸡杆菌的耐药性 | 第41-42页 |
·关于鸭源鸡杆菌菌株的冻干 | 第42页 |
·小结 | 第42-43页 |
试验三 鸭源鸡杆菌对 SPF 雏鸡的感染特性研究 | 第43-54页 |
引言 | 第4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3-46页 |
·主要材料 | 第43-44页 |
·方法 | 第44-46页 |
2 结果 | 第46-50页 |
·鸭源鸡杆菌 1-S 株裂解抗原的浓度确定 | 第46页 |
·临床观察 | 第46页 |
·细菌的分离与 PCR 鉴定 | 第46-47页 |
·ELISA 检测的 SPF 鸡血清抗体水平 | 第47-48页 |
·不同组织内细菌分离和定量分析 | 第48-49页 |
·不同组织的病理学检查 | 第49-50页 |
3 讨论与小结 | 第50-54页 |
·鸭源鸡杆菌的接种途径 | 第51页 |
·细菌分离与组织病理学检查 | 第51-52页 |
·鸭源鸡杆菌血清抗体 ELISA 检测 | 第52页 |
·荧光定量 PCR 检测 | 第52-53页 |
·小结 | 第53-54页 |
试验四 鸭源鸡杆菌对商品雏鸭的感染特性研究 | 第54-63页 |
引言 | 第5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4-57页 |
·主要材料 | 第54-55页 |
·方法 | 第55-57页 |
2 结果 | 第57-60页 |
·临床观察 | 第57页 |
·细菌的分离与 PCR 鉴定及 16S rRNA 测序和分析 | 第57-60页 |
3 讨论与小结 | 第60-63页 |
·细菌分离与 16S rRNA 基因序列分析 | 第60-61页 |
·实验动物的比较 | 第61-62页 |
·小结 | 第62-63页 |
试验五 鸭源鸡杆菌通过空气传播的可能性 | 第63-68页 |
引言 | 第6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3-65页 |
·主要材料 | 第63-64页 |
·方法 | 第64-65页 |
2 结果 | 第65-67页 |
·临床观察 | 第65页 |
·细菌的分离 | 第65-66页 |
·PCR 鉴定 | 第66-67页 |
3 讨论与小结 | 第67-68页 |
·关于鸭源鸡杆菌的传播途径 | 第67页 |
·小结 | 第67-68页 |
全文总结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6页 |
英文摘要 | 第76-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