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基本有机化学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化学反应过程论文--催化过程论文

微乳法制备固体超强酸及其在松香酯化中的应用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8-37页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8-19页
   ·固体超强酸综述第19-27页
     ·固体超强酸定义及分类第19页
     ·SO_4~(2-)/M_xO_y 固体超强酸的酸中心模型第19-21页
       ·SO_4~(2-) /M_xO_y固体超强酸的制备条件对催化性能的影响第21-22页
     ·SO_4~(2-)/M_xO_y固体超强酸的失活与再生第22-23页
     ·SO_4~(2-)/M_xO_y固体超强酸的制备方法第23页
     ·SO_4~(2-)/M_xO_y固体超强酸的表征方法第23-25页
       ·酸强度表征第23页
       ·BET 表征第23-24页
       ·XRD 表征第24页
       ·TG-DTA 表征第24页
       ·FTIR 表征第24-25页
     ·SO_4~(2-)/M_xO_y固体超强酸在松脂深加工中的应用第25页
     ·SO_4~(2-)/M_xO_y固体超强酸的性能改进第25-27页
       ·载体的改性第25-26页
       ·促进剂的改性第26-27页
   ·微乳液理论第27-34页
     ·微乳液定义及分类第27页
     ·微乳液形成机理第27-29页
       ·负面张力理论第27-28页
       ·双重膜理论第28页
       ·几何排列理论第28页
       ·R 比理论第28-29页
       ·增溶理论第29页
     ·微乳液制备催化剂颗粒大小及粒径分布的影响因素第29-32页
       ·表面活性剂结构与浓度第29页
       ·助表面活性剂第29-30页
       ·水与表面活性剂的摩尔比R第30页
       ·反应物浓度第30页
       ·混合界面强度第30-31页
       ·反应温度第31页
       ·载体的加入顺序第31页
       ·加料方式第31页
       ·焙烧温度第31-32页
     ·微乳液的制备方法第32页
     ·微乳技术制备催化剂的方式第32页
     ·微乳液法合成材料优势第32-33页
     ·反相微乳液制备纳米粒子的技术关键第33页
     ·微乳液制备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第33-34页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乙醇/水体系三相图第34-35页
   ·本论文催化剂制备流程图第35页
     ·W/O 微乳体系合成催化剂基本流程(图1-11)第35页
     ·SDBS 模板剂体系合成催化剂基本流程(图1-12)第35页
   ·松香酯化反应流程图(图1-13)第35-36页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36-37页
第二章 AEO-3、OP-10 微乳区的初步测定第37-42页
   ·实验药品及仪器第37页
     ·实验药品第37页
     ·实验仪器第37页
   ·微乳区域的测定及拟三相图第37-40页
     ·AEO-3 微乳区域的测定及其拟三相图第37-39页
       ·助表面活性剂对微乳体系的影响第37-38页
       ·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质量比(S/AS)的影响第38页
       ·温度对AEO-3 微乳体系的影响第38-39页
       ·pH 值对 AEO-3 微乳体系的影响第39页
     ·OP-10 微乳区域的测定第39-40页
       ·不同助剂对 OP-10 微乳区域的影响第39-40页
       ·不同 S/AS 对 OP-10 微乳体系的影响第40页
       ·温度对 OP-10 微乳区域的影响第40页
       ·pH 对OP-10 微乳体系的影响第40页
   ·小结第40-42页
第三章 AEO-3、SDBS 为软模板剂备固体超强酸第42-70页
   ·AEO-3 为模板剂制备固体超强酸SO_4~(2-)/SnO_2及其表征第42-48页
     ·实验部分第42页
       ·实验用品第42页
       ·催化剂制备第42页
     ·结果与讨论第42-47页
       ·催化剂的FTIR 分析第42-44页
       ·催化剂的 TG-DTA 分析第44页
       ·催化剂的 BET 分析第44-45页
       ·催化剂的 XRD 分析第45-46页
       ·催化剂模型反应正交实验第46-47页
       ·催化剂制备条件的单因素实验分析第47页
     ·结论第47-48页
   ·SDBS 为模板剂稀土固体超强酸SO_4~(2-)/Ce0_2-SnO_2的制备及表征第48-56页
     ·催化剂制备第48页
       ·实验用品第48页
       ·催化剂制备第48页
     ·结果与讨论第48-55页
       ·催化剂的 FTIR 分析第48-50页
       ·催化剂的 TG-DTA 分析第50-51页
       ·催化剂的 XRD 分析第51-53页
       ·催化剂的 BET 分析第53页
       ·催化剂模型反应正交实验第53-54页
       ·催化剂制备条件的单因素实验第54-55页
       ·模板剂法制备催化剂与溶胶凝胶法所得催化剂重复性实验第55页
     ·结论第55-56页
   ·稀土固体超强酸 SO_4~(2-)/SnO_2-Nd_20_3的软模板剂法制备及表征第56-62页
     ·催化剂制备第56页
       ·实验用品第56页
       ·催化剂制备第56页
     ·结果与讨论第56-61页
       ·催化剂的FTIR 分析第56-57页
       ·催化剂的TG-DTA 分析第57-58页
       ·催化剂的XRD 分析第58-59页
       ·催化剂模型反应正交实验第59-60页
       ·催化剂的单因素实验第60-61页
       ·催化剂的稳定性实验第61页
     ·结论第61-62页
   ·SDBS 模板剂体系制备固体超强酸 SO_4~(2-)/SnO_2-Ta_20_5及其表征第62-70页
     ·催化剂制备第62页
       ·试剂与仪器第62页
       ·催化剂制备第62页
     ·结果与讨论第62-68页
       ·催化剂FTIR 分析第62-64页
       ·催化剂TG-DTA 分析第64-65页
       ·催化剂XRD 分析第65-66页
       ·催化剂模型反应正交实验第66-67页
       ·催化剂制备条件单因素实验第67-68页
       ·不同催化剂活性比较第68页
     ·结论第68-70页
第四章 微乳法制备固体超强酸第70-92页
   ·稀土固体超强酸 Ce-SO_4~(2-)/SnO_2-Nd_20_3微乳法制备及表征第70-75页
     ·催化剂制备第70页
       ·实验用品第70页
       ·催化剂的制备第70页
     ·结果与讨论第70-74页
       ·催化剂的FTIR 分析第70-71页
       ·催化剂 TG-DTA 分析第71页
       ·催化剂 XRD 分析第71-72页
       ·催化剂的 SEM 分析第72-73页
       ·催化剂模型反应正交实验第73-74页
       ·催化剂的单因素实验第74页
       ·催化剂稳定性实验第74页
     ·结论第74-75页
   ·固体超强酸S_2O_8/ZnSO_4~(2-)-Ti0_2的制备与表征第75-82页
     ·实验部分第75页
       ·试剂与仪器第75页
       ·催化剂的制备第75页
     ·结果与讨论第75-81页
       ·焙烧温度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第75-77页
       ·促进剂浓度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第77-79页
       ·陈化时间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第79-80页
       ·制备体系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第80-81页
     ·结论第81-82页
   ·固体超强酸5208/Z11SO_4~(2-)-SnO_2微乳法制备与表征及应第82-92页
     ·实验部分第82页
       ·试剂与仪器第82页
       ·催化剂的制备第82页
     ·结果与讨论第82-87页
       ·焙烧温度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第82-84页
       ·陈化时间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第84-85页
       ·促进剂浓度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第85-87页
       ·BET 分析第87页
       ·SEM 分析第87页
     ·5208/Z11SO_4~(2-)-SnO_2催化合成松香甘油第87-90页
       ·酯化反应步骤第87-88页
       ·分析方法第88页
       ·单因素酯化反应实验第88-90页
       ·产品酸值、色泽、溶解性、软化点、灰飞的测定第90页
     ·结论第90-92页
第五章 微乳法、软模板剂法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第92-103页
   ·实验部分第92-93页
     ·催化剂的制备第92-93页
       ·AEO-3 为模板剂第92页
       ·SDBS 为模板剂第92页
       ·OP-10 微乳体系第92-93页
     ·催化剂的表征第93页
   ·结果与讨论第93-102页
     ·催化剂的 FTIR 分析第93-94页
       ·Zn-SO_4~(2-)/SnO_2的 FTIR 分析第93-94页
       ·SO_4~(2-)/SnO_2-Ce0_2的 FTIR 分析第94页
       ·SO_4~(2-)/SnO_2-Ta_20_5的 FTIR 分析第94页
     ·催化剂的 TG-DTA 分析第94-95页
       ·Zn-SO_4~(2-)/SnO_2的 TG-DTA 分析第94-95页
       ·SO_4~(2-) /SnO_2-Ce0_2的 TG-DTA 分析第95页
       ·SO_4~(2-)/SnO_2-Ta_20_5的 TG-DTA 分析第95页
     ·催化剂的 XRD 分析第95-96页
       ·SO_4~(2-)/SnO_2-Ce0_2的 XRD 分析第95-96页
       ·SO_4~(2-)/SnO_2-Ta_20_5的 XRD 分析第96页
     ·催化剂制备条件的实验分析第96-102页
       ·催化剂 Zn-SO_4~(2-)/SnO_2制备条件的实验分析第96-97页
       ·催化剂 SO_4~(2-)/ SnO_2- Ce0_2制备条件的实验分析第97-100页
       ·催化剂 SO_4~(2-)/SnO_2-Ta_2O_5制备条件的实验分析第100-102页
     ·催化剂性能重复性实验第102页
   ·结论第102-103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103-105页
   ·结论第103页
     ·模板剂使用第103页
     ·微乳法应用第103页
     ·稀土改性第103页
     ·松香酯化反应第103页
   ·工作展望第103-105页
     ·复合乳化剂的探索第103-104页
     ·微乳法与其他制备方法结合的探索第104页
     ·固体超强酸反应机理的探索第104页
     ·固体超强酸其他合成方法的探索第104页
     ·本文所制备催化剂在松脂深加工中的应用探索第104-105页
参考文献第105-115页
致谢第115-116页
科研成果第116页
参与课题第116页

论文共11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膜分离无机盐及氨基酸的过程模拟与分析
下一篇:松针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工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