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8页 |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8-12页 |
·研究的背景 | 第8-9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9-10页 |
·实践意义 | 第10-12页 |
·国内外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现状 | 第12-18页 |
·国外心理健康研究现状述评 | 第12-15页 |
·国内心理健康研究现状述评 | 第15-18页 |
第2章 心理健康的概念及标准 | 第18-23页 |
·心理健康的概念 | 第18-19页 |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 第19-21页 |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 第19页 |
·青海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 第19-21页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21-23页 |
·研究对象 | 第21-22页 |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第3章 不同学生群体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 第23-38页 |
·不同性别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 第23-24页 |
·男生和女生大学生SCL-90各因子得分比较 | 第23页 |
·结果分析 | 第23-24页 |
·不同生源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 第24-26页 |
·青海籍和外地籍大学生SCL-90各因子得分比较 | 第24-25页 |
·结果分析 | 第25-26页 |
·城镇和农村或牧区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 第26-27页 |
·城镇和农村或牧区大学生SCL-90各因子得分比较 | 第26-27页 |
·结果分析 | 第27页 |
·汉族和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 第27-29页 |
·汉族和少数民族大学生SCL-90各因子得分比较 | 第27-28页 |
·结果分析 | 第28-29页 |
·不同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 第29-30页 |
·生物和地理专业大学生SCL-90各因子得分比较 | 第29页 |
·结果分析 | 第29-30页 |
·不同年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 第30-32页 |
·18-19和20-25大学生SCL-90各因子得分比较 | 第30-31页 |
·结果分析 | 第31-32页 |
·不同年级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 第32-33页 |
·一年级和四年级大学生SCL-90各因子得分比较 | 第32页 |
·结果分析 | 第32-33页 |
·被试大学生SCL—90得分与全国常模比较 | 第33-38页 |
·被试大学生与全国正常人常模进行比较 | 第34页 |
·被试大学生与全国大学生旧常模进行比较 | 第34-35页 |
·被试大学生与全国大学生新常模进行比较 | 第35-36页 |
·结果分析 | 第36-38页 |
第4章 青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研究 | 第38-47页 |
·全体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策略 | 第38-42页 |
·转变教育观念,强化教育功能 | 第38-39页 |
·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的工作计划 | 第39页 |
·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交流平台 | 第39-40页 |
·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 | 第40-41页 |
·加强各高校校园特色文化建设 | 第41页 |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 | 第41-42页 |
·针对特殊群体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 第42-47页 |
·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 第42-44页 |
·针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 第44-45页 |
·针对大一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附录 | 第52-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