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5页 |
·选题依据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0-13页 |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0-11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3页 |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3页 |
·论文的研究方法和基本思路 | 第13-15页 |
·基本思路 | 第13-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第2章 信息资源共享相关概念界定 | 第15-24页 |
·信息资源的概念 | 第15-20页 |
·信息的概念 | 第15-16页 |
·信息资源的传统定义 | 第16页 |
·从本文研究角度定义信息资源 | 第16-17页 |
·信息成为资源的条件 | 第17-18页 |
·信息资源的分类 | 第18-19页 |
·信总资源的特性 | 第19-20页 |
·信息资源共享 | 第20-24页 |
·信息资源共享的概念 | 第20-21页 |
·信息资源共享的社会属性 | 第21-23页 |
·信息资源共享事业足社会发展的产物 | 第23-24页 |
第3章 社会发展与信息资源共享的关系 | 第24-34页 |
·社会文明形态与信息资源共享 | 第24-28页 |
·不同社会形态下信息的交流方式 | 第24-25页 |
·社会文明形态对信息资源共享的影响 | 第25-28页 |
·我国改革开放与信息资源共享 | 第28-30页 |
·改革开放前我国的信息资源共享 | 第28-29页 |
·改革开放促进信息资源共享 | 第29-30页 |
·社会分工与信息资源共享 | 第30-31页 |
·不同社会分工下的信息资源共享 | 第30-31页 |
·社会分工对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的影响 | 第31页 |
·社会教育程度与信息资源共享 | 第31-34页 |
·不同教育程度者的信息资源获取渠道 | 第31-32页 |
·社会教育程度对信息资源共享能力的影响 | 第32-34页 |
第4章 信息资源共享的社会实践——"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 第34-43页 |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促进社会发展的文化创新工程 | 第34-35页 |
·缩小数字鸿沟——文化共享工程的使命 | 第34-35页 |
·信息资源共享是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耍求 | 第35页 |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探索与实践 | 第35-40页 |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总体方案 | 第35-36页 |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上海模式 | 第36-37页 |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成都模式 | 第37-39页 |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实施要因地制宜,讲求实效 | 第39-40页 |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社会意义 | 第40-43页 |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 第41页 |
·建设和谐文化 | 第41-42页 |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第42-43页 |
结论 | 第43-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