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叶黄连内生真菌1621菌株的鉴定及其代谢产物研究
|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0页 |
| 1. 引言 | 第10-17页 |
| ·植物内生菌的多样性研究 | 第10-16页 |
| ·植物组织器官分布多样性 | 第10页 |
| ·植物内生菌的物种多样性 | 第10-11页 |
| ·植物内生菌代谢产物的生物活性多样性 | 第11-15页 |
| ·促进宿主植物的生长 | 第11-12页 |
| ·抗病虫害作用 | 第12页 |
| ·产生抗肿瘤物质 | 第12-13页 |
| ·产生抗菌物质 | 第13页 |
| ·产生抗糖尿病物质 | 第13-14页 |
| ·产生免疫抑制活性 | 第14页 |
| ·降解环境污染物 | 第14-15页 |
| ·植物内生菌的其他应用——构建外源基因载体 | 第15-16页 |
| ·药用植物内生菌的研究前景 | 第16页 |
|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6-17页 |
|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17页 |
| ·本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7页 |
| 2. 菌株1621的鉴定 | 第17-26页 |
| ·形态学鉴定 | 第17-21页 |
| ·实验材料 | 第18页 |
| ·菌株来源 | 第18页 |
| ·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18页 |
| ·实验方法 | 第18-19页 |
| ·培养基的配制 | 第18页 |
| ·菌株的活化 | 第18页 |
| ·菌落培养特征观察 | 第18-19页 |
| ·插片培养法观察真菌的显微特征 | 第19页 |
| ·实验结果 | 第19-21页 |
| ·菌落培养特征 | 第19-20页 |
| ·显微形态特征 | 第20-21页 |
| ·分子生物学鉴定 | 第21-26页 |
| ·实验材料 | 第21-22页 |
| ·菌株来源 | 第22页 |
| ·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22页 |
| ·实验方法 | 第22-24页 |
| ·菌株1621的DNA提取 | 第22页 |
| ·DNA检测 | 第22-23页 |
| ·菌株1621 ITS区的PCR扩增 | 第23-24页 |
| ·实验结果 | 第24-26页 |
| ·测序结果 | 第24-25页 |
| ·序列相似性搜索 | 第25页 |
| ·系统进化树绘制 | 第25-26页 |
| ·小结 | 第26页 |
| 3. 菌株1621的发酵条件研究 | 第26-33页 |
| ·实验材料 | 第27页 |
| ·菌株来源 | 第27页 |
| ·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27页 |
| ·实验方法 | 第27-29页 |
| ·培养基配制 | 第27页 |
| ·孢子液接种浓度的测定 | 第27-28页 |
| ·菌丝生长量的测定 | 第28页 |
| ·生长曲线的绘制 | 第28页 |
| ·培养基的优化 | 第28-29页 |
| ·最适C/N比筛选 | 第28-29页 |
| ·正交优化培养基 | 第29页 |
| ·实验结果 | 第29-33页 |
| ·菌株1621的生长曲线和发酵液pH值测定结果 | 第30-31页 |
| ·培养基的优化 | 第31-33页 |
| ·最适C/N比筛选 | 第31-32页 |
| ·正交实验优化培养基 | 第32-33页 |
| ·小结 | 第33页 |
| 4. 菌株1621的代谢产物分离和鉴定 | 第33-54页 |
| ·实验材料 | 第34-35页 |
| ·菌株来源 | 第34页 |
| ·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34页 |
| ·活性部位的选取 | 第34-35页 |
| ·实验方法 | 第35-37页 |
| ·种子制备 | 第35页 |
| ·发酵培养 | 第35页 |
| ·产物提取 | 第35页 |
| ·产物分离 | 第35-37页 |
| ·拌样 | 第35页 |
| ·装柱 | 第35-36页 |
| ·洗脱和分离 | 第36-37页 |
| ·发酵产物的结构鉴定 | 第37-53页 |
| ·测谱 | 第37页 |
| ·结构解析 | 第37-53页 |
| ·化合物Ⅰ的解析 | 第37-39页 |
| ·化合物Ⅱ的解析 | 第39-41页 |
| ·化合物Ⅲ的解析 | 第41-44页 |
| ·化合物Ⅳ的解析 | 第44-47页 |
| ·化合物Ⅴ的解析 | 第47-50页 |
| ·化合物Ⅵ的解析 | 第50-53页 |
| ·小结 | 第53-54页 |
| 5. 抑菌活性筛选 | 第54-56页 |
| ·实验材料 | 第54页 |
| ·指示菌 | 第54页 |
| ·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54页 |
| ·实验方法 | 第54-55页 |
| ·培养基的配制 | 第54页 |
| ·代谢物溶液制备 | 第54页 |
| ·抑菌试验 | 第54-55页 |
| ·实验结果 | 第55-56页 |
| ·小结 | 第56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6-59页 |
| ·结论 | 第56-57页 |
| ·展望 | 第57-59页 |
| 附图 | 第59-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 致谢 | 第67-68页 |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