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一章 红车轴草的研究概况 | 第11-34页 |
·前言 | 第11-12页 |
·车轴草属植物 | 第11页 |
·红车轴草的植物学特征 | 第11-12页 |
·红车轴草的主要化学成分 | 第12-22页 |
·红车轴草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红车轴草化学成分的组成及结构 | 第13-22页 |
·红车轴草的生物活性研究 | 第22-30页 |
·雌激素样作用 | 第22-23页 |
·改善妇女更年期综合症 | 第23-24页 |
·预防骨质疏松症 | 第24-25页 |
·抗癌活性 | 第25-26页 |
·抗氧化活性 | 第26-27页 |
·免疫调节活性 | 第27-28页 |
·抑菌活性 | 第28页 |
·抗病毒活性 | 第28页 |
·对心血管疾病的作用 | 第28-29页 |
·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 第29页 |
·对酶活的影响 | 第29-30页 |
·本课题的立题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30-31页 |
·本课题的立题背景及意义 | 第30页 |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30-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4页 |
第二章 红车轴草化学成分的研究 | 第34-68页 |
·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 第34-35页 |
·从红车轴草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 | 第35-40页 |
·双苯吡酮类化合物 | 第36-37页 |
·五环三萜类化合物 | 第37页 |
·甾体化合物 | 第37页 |
·黄酮苷类化合物 | 第37-38页 |
·二氢黄酮苷类化合物 | 第38-39页 |
·色原酮类化合物 | 第39页 |
·木脂素类化合物 | 第39页 |
·蒽醌类化合物 | 第39-4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0-66页 |
·黄酮苷类化合物06、07、08、09、10、11 的结构鉴定 | 第40-54页 |
·二氢黄酮苷类化合物12 的结构鉴定 | 第54-55页 |
·色原酮苷类化合物13 的结构鉴定 | 第55-57页 |
·苯并四氢呋喃木脂素类化合物14 的结构鉴定 | 第57-59页 |
·甾体化合物03、04、05 的结构鉴定 | 第59-62页 |
·双苯吡酮类化合物01 的结构鉴定 | 第62-63页 |
·五环三萜类化合物02 的结构鉴定 | 第63-64页 |
·蒽醌类化合物15 的结构鉴定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第三章 实验部分 | 第68-75页 |
·引言 | 第68页 |
·实验材料与设备 | 第68-69页 |
·材料与溶剂 | 第68-69页 |
·仪器与设备 | 第69页 |
·具体实验方法 | 第69-72页 |
·红车轴草初提浸膏的制备 | 第69-70页 |
·红车轴草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 | 第70-72页 |
·从红车轴草化学成分的波谱数据 | 第72-75页 |
结论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7-78页 |
附录B ABBREVIATIONS | 第78-79页 |
附录C 化合物图谱 | 第79-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