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弗兰茨·梅林对唯物史观的解读--兼论对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当代启示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一、梅林对唯物史观的解读方式 | 第11-18页 |
(一) 本质上依遁费尔巴哈来制定解读的路向 | 第11-13页 |
(二) 形式上对其“特质”“附加”必要的补充 | 第13-14页 |
(三) 基于实证主义原则对马克思思想的阐释 | 第14-15页 |
(四) 梅林解读方式产生的原因 | 第15-18页 |
1. 对唯物辩证原则的忽视 | 第15-16页 |
2. 对科学实践原则的缺乏 | 第16-18页 |
二、梅林对唯物史观基本理论的解读 | 第18-29页 |
(一) 梅林对唯物史观的积极阐发 | 第18-23页 |
1. 唯物史观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 第18-19页 |
2. 唯物史观的科学性 | 第19-21页 |
3.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 第21-22页 |
4. 对庸俗唯物主义的批驳 | 第22-23页 |
(二) 梅林在唯物史观解读中的错误与缺陷 | 第23-29页 |
1. 在解读拉萨尔主义中的错误 | 第24-25页 |
2. 在解读巴枯宁主义中的错误 | 第25-27页 |
3. 在解读同时代其他反马克思主义中的缺陷 | 第27-29页 |
三、梅林与同时代理论家在唯物史观解读上的差别 | 第29-37页 |
(一) 梅林与拉法格:关于唯物史观的阐释路向 | 第29-31页 |
1. 经济因素是历史发展的动力 | 第29-30页 |
2. 梅林与拉法格解读方式的不同 | 第30-31页 |
(二) 梅林与考茨基:关于唯物史观的方法论意义 | 第31-33页 |
1. 唯物史观是一种科学方法 | 第32-33页 |
2. 梅林与考茨基解读方式的不同 | 第33页 |
(三) 梅林与伯恩施坦:关于唯物史观的修正与批判 | 第33-37页 |
1. 伯恩施坦对唯物史观的修正 | 第34-35页 |
2. 梅林对伯恩施坦的批判 | 第35-37页 |
四、对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当代启示 | 第37-42页 |
(一)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内涵及要求 | 第37页 |
(二) 对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当代启示 | 第37-42页 |
1. 给予唯物辩证原则正确的理解 | 第38-39页 |
2. 给予科学实践原则足够的重视 | 第39-40页 |
3. 正确解读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特质 | 第40-42页 |
结束语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