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刑事诉讼法论文

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引言第10-12页
 一、几个相关案例介绍第10-11页
 二、问题的提出第11-12页
一、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概述第12-22页
 (一) 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的概念第12-15页
  1. 刑事被害人的界定第12-13页
  2. 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的内涵第13-15页
 (二) 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的特点第15-16页
  1. 救助主体的特定性第15页
  2. 救助对象的特定性第15-16页
  3. 救助的补充性第16页
  4. 救助的及时性第16页
  5. 救助方式的多样性第16页
 (三) 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的理论依据第16-20页
  1. 有关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的几种学说第16-18页
  2. 笔者的基本看法第18-20页
 (四) 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与相关制度的关系第20-22页
  1. 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与社会救助的区分第20-21页
  2. 国家补偿与国家赔偿的区分第21-22页
二、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比较研究第22-31页
 (一) 英美法系主要国家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第22-24页
  1. 美国的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第22-23页
  2. 英国的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第23-24页
 (二) 大陆法系主要国家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第24-26页
  1. 德国的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第24-25页
  2. 法国的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第25-26页
 (三) 台湾与香港地区的有关规定第26-29页
  1. 台湾的刑事被害人保护制度第26-28页
  2. 香港地区的刑事被害人救助第28-29页
 (四) 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的国际法规范第29-31页
  1. 联合国的有关规范性文件第29页
  2. 联合国保障刑事被害人的基本原则第29-31页
三、中国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问题现状考察第31-47页
 (一) 中国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的状况第31-33页
  1. 中国刑事被害人损害赔偿的历史发展第31-32页
  2. 中国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的实践第32-33页
 (二) 中国刑事被害人权利保护的制度性漏洞第33-37页
  1. 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缺失第33-35页
  2.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赔偿执行缺乏保障第35-36页
  3. "先刑后民"的诉讼模式存在弊端第36-37页
 (三) 中国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的必要性第37-41页
  1. 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是宪法人权保障的必然要求第37-38页
  2. 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是维护社会稳定的有力保障第38页
  3. 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是实现全社会公平正义的必要途径第38-39页
  4. 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是落实我国国际法义务的必要措施第39-41页
 (四) 中国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的可行性第41-44页
  1. 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具备良好物质保障条件第41页
  2. 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具备良好理论研究基础第41-42页
  3. 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具备一定的实践基础第42-44页
 (五) 《国家人权行动计划》与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的建立第44-47页
四、建立中国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的基本构想第47-59页
 (一) 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的对象及条件第47-50页
  1. 救助对象第47-48页
  2. 救助内容第48页
  3. 救助条件第48-50页
 (二) 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的程序启动第50-52页
  1. 申请的提出第50页
  2. 申请的受理和审核第50-51页
  3. 申请的认可和驳回第51-52页
  4. 监督救济机制第52页
 (三) 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的构成第52-58页
  1. 立法模式的选择第52页
  2. 刑事被害人损害赔偿请求权的完善第52-54页
  3. 未得到赔偿的被害人国家补偿第54-55页
  4. 紧急情况下的被害人医疗救助第55页
  5. 诉讼中的被害人法律援助第55-56页
  6. 特殊案件的被害人精神救助第56-58页
 (四) 救助资金来源及管理第58-59页
  1. 救助资金来源第58页
  2. 救助资金的管理第58页
  3. 救助机构的追偿权第58-59页
结语第59-61页
参考文献第61-65页
致谢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量刑规范化研究
下一篇:基于切换机制的BTT导弹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