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三国演义》续书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绪论 | 第9-11页 |
1 续书与《三国演义》续书概述 | 第11-19页 |
·续书的概念界定 | 第11-12页 |
·《三国演义》续书概述 | 第12-16页 |
·围绕《三国演义》续书的争议 | 第12-13页 |
·明末清初《三国演义》的续书概述 | 第13-16页 |
·《新刻续编三国志后传》 | 第14-15页 |
·《后三国志演义》 | 第15页 |
·《后三国石珠演义》 | 第15-16页 |
·《三国演义》续书研究回顾 | 第16-19页 |
2 明末清初《三国演义》续书形成原因 | 第19-25页 |
·《三国演义》的强势影响——名著的感召力 | 第19-21页 |
·心理因素——泄愤补恨大团圆 | 第21-22页 |
·时代风气与文化观念 | 第22-25页 |
3 明末清初《三国演义》续书对前传的继承 | 第25-31页 |
·拥刘反曹主题的延续 | 第25-27页 |
·“按鉴演史”手法的应用 | 第27-29页 |
·对前传人物模式的克隆和情节的因袭 | 第29-31页 |
4 明末清初《三国演义》续书的时代特征 | 第31-36页 |
·神魔因子与历史演义的碰撞与融合 | 第31-32页 |
·人物历史命运的大团圆式结局 | 第32-33页 |
·士人文化心态的变迁 | 第33-36页 |
5 明末清初《三国演义》续书的价值与意义 | 第36-40页 |
·促进了三国文化的传播 | 第36-37页 |
·促进了历史演义与神魔小说的融合 | 第37页 |
·为后期相关续书的写作提供借鉴 | 第37-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43-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