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一、职务犯罪概述 | 第10-19页 |
| (一) 职务犯罪的涵义 | 第10-12页 |
| (二) 当前我国职务犯罪的现状、特点 | 第12-16页 |
| 1.当前我国职务犯罪的现状 | 第12-14页 |
| 2.当前职务犯罪的特点 | 第14-16页 |
| (三) 职务犯罪的危害 | 第16-19页 |
| 1.职务犯罪对政治稳定产生的危害 | 第16-17页 |
| 2.职务犯罪对经济发展造成的危害 | 第17页 |
| 3.职务犯罪对社会意识形态造成的不良影响 | 第17-19页 |
| 二、职务犯罪的原因分析 | 第19-21页 |
| (一) 人性的局限性与权力的二重性:职务犯罪的深层原因 | 第19页 |
| (二) 监督机制不健全:职务犯罪产生的客观原因 | 第19-20页 |
| (三) 腐败的权力观:职务犯罪的主观原因 | 第20页 |
| (四) 暂时的社会分配不公及过热消费心理的刺激引发的心理失衡:职务犯罪的潜在心理诱因 | 第20-21页 |
| 三、我国职务犯罪预防体系现状分析 | 第21-27页 |
| (一) 我国惩治职务犯罪立法概述 | 第21-22页 |
| (二) 不同机构在职务犯罪预防中所起的作用及其不足 | 第22-27页 |
| 1.人大在职务犯罪预防中所起的作用及其存在的缺陷 | 第22-23页 |
| 2.党委及党委纪检部门在职务犯罪预防中所起的作用及其存在的缺陷 | 第23-24页 |
| 3.检察机关在职务犯罪预防中所起的作用及其存在的缺陷 | 第24-25页 |
| 4.行政机关在职务犯罪预防中所起的作用及其存在的缺陷 | 第25-26页 |
| 5.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在职务犯罪预防中的作用及其存在的缺陷 | 第26-27页 |
| 四、其他国家和我国香港地区及联合国预防职务犯罪的经验 | 第27-34页 |
| (一) 其他国家和我国香港地区预防职务犯罪所采取的法律措施 | 第27-30页 |
| 1.制定专门的反腐败法律 | 第27-28页 |
| 2.制定规范公职人员的行为准则 | 第28-29页 |
| 3.设置专门机构并赋予其相应的权限 | 第29-30页 |
| (二) 其他国家和我国香港地区预防职务犯罪所采取的方法 | 第30-32页 |
| 1.强化内部监督 | 第30页 |
| 2.强调重点监控并赋予反贪机构独立性 | 第30页 |
| 3.加强舆论监督 | 第30-31页 |
| 4.发挥公众力量,强调社会监督 | 第31页 |
| 5.重视廉政教育 | 第31-32页 |
| (三)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中预防职务犯罪的机制 | 第32-33页 |
| (四) 比较和总结 | 第33-34页 |
| 五、我国职务犯罪的预防对策分析 | 第34-40页 |
| (一) 大力推进经济与政治体制改革 | 第34-35页 |
| 1.加快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 第34页 |
| 2.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 第34-35页 |
| (二) 完善法律制度并加强执法力度 | 第35-36页 |
| 1.完善相关法律规范 | 第35-36页 |
| 2.严格司法、执法 | 第36页 |
| (三) 完善各项监督机制 | 第36-38页 |
| 1.强化权力机关的监督 | 第37页 |
| 2.加强检察监督 | 第37页 |
| 3.加强离任审计监督 | 第37页 |
| 4.强化政党监督 | 第37-38页 |
| 5.重视各民主党派的监督 | 第38页 |
| 6.强化社会监督 | 第38页 |
| (四) 加强教育,增强法律意识和道德水准 | 第38-40页 |
| 结语 | 第40-41页 |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 致谢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