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绪论 | 第12-24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2-13页 |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一) 理论意义 | 第13页 |
(二) 实践意义 | 第13-14页 |
三、相关研究概述 | 第14-21页 |
(一) 国外相关研究 | 第14-16页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20页 |
(三) 简评 | 第20-21页 |
四、相关概念界定 | 第21-22页 |
(一) 募捐、捐赠和教育捐赠 | 第21-22页 |
(二) 政策、教育政策和教育捐赠政策 | 第22页 |
五、研究方法 | 第22-24页 |
第一章 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4-29页 |
一、教育公平理论 | 第24-25页 |
(一) 基本观点 | 第24-25页 |
(二) 教育公平理论对教育捐赠政策研究的启示 | 第25页 |
二、教育政策分析理论 | 第25-26页 |
(一) 基本观点 | 第25-26页 |
(二) 教育政策分析理论对本课题研究的启示 | 第26页 |
三、经济学及教育经济学的相关理论 | 第26-28页 |
(一) 基本观点 | 第27页 |
(二) 经济学及教育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对本课题研究的启示 | 第27-28页 |
四、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二章 教育捐赠政策的价值 | 第29-37页 |
一、教育捐赠政策价值研究的必要性 | 第29页 |
二、教育捐赠政策价值的内涵及其表现形式 | 第29-30页 |
三、教育捐赠政策价值的体系 | 第30-36页 |
(一) 社会系统的价值 | 第30-32页 |
(二) 教育系统价值 | 第32-35页 |
(三) 个体价值 | 第35-36页 |
四、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三章 我国教育捐赠政策的历史沿革 | 第37-45页 |
一、起步阶段(20 世纪70、80 年代――20 世纪90 年代初) | 第37-39页 |
(一) 政策背景 | 第37-38页 |
(二) 政策内容 | 第38页 |
(三) 政策评价 | 第38-39页 |
二、调整阶段(20 世纪90 年代中期――20 世纪90 年代末) | 第39-41页 |
(一) 政策背景 | 第39-40页 |
(二) 政策内容 | 第40页 |
(三) 政策评价 | 第40-41页 |
三、规范完善阶段(21 世纪初――至今) | 第41-43页 |
(一) 政策背景 | 第41-42页 |
(二) 政策内容 | 第42-43页 |
(三) 政策评价 | 第43页 |
四、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四章 教育捐赠政策的比较分析 | 第45-52页 |
一、美国的教育捐赠政策 | 第45-47页 |
(一) 关于教育捐赠的政策及配套政策完备 | 第45-46页 |
(二) 完善、高效的政策执行 | 第46-47页 |
二、英国的教育捐赠政策 | 第47-48页 |
三、香港地区的教育捐赠政策 | 第48-49页 |
四、启示 | 第49-51页 |
五、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五章 我国教育捐赠政策的问题分析 | 第52-57页 |
一、教育捐赠政策制定存在的问题 | 第52-53页 |
二、教育捐赠政策执行存在的问题 | 第53-55页 |
三、教育捐赠政策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55-56页 |
四、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六章 完善我国教育捐赠政策的建议 | 第57-64页 |
一、制定教育捐赠法,逐步构建起科学完备的教育捐赠政策体系 | 第57-58页 |
二、加大对教育捐赠政策的宣传力度 | 第58-59页 |
(一) 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应高度重视政策的宣传活动 | 第58-59页 |
(二) 在机构中派专人负责开展宣传,保证宣传工作的质量 | 第59页 |
(三) 通过多元化的宣传形式,提高宣传力度 | 第59页 |
三、设置独立的非政府公益机构——基金会 | 第59-61页 |
(一) 完善基金会内部的职能部门设置 | 第60页 |
(二) 促进人员专业化,职能相称、各司其职 | 第60页 |
(三) 出台相关政策,促进基金会发展 | 第60-61页 |
(四) 完善基金运行机制,保证资金的保值、增值 | 第61页 |
四、完善针对教育捐赠资金的内部监管与外部监督机制 | 第61-62页 |
(一) 加强内部监督 | 第61-62页 |
(二) 完善社会各界的监督机制 | 第62页 |
五、完善教育捐赠政策的监督与评估机制 | 第62-63页 |
六、弘扬传统美德,构建适合教育捐赠政策执行的社会环境 | 第63页 |
七、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结论 | 第64-66页 |
注释 | 第66-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