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3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7页 |
|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3-17页 |
| ·无线通信在高速铁路系统中的应用 | 第14-15页 |
| ·无线射频链路研究重要性 | 第15-17页 |
|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历程与现状 | 第17-24页 |
| ·无线通信电波传播预测模型 | 第17-22页 |
| ·存在问题及解决思路 | 第22-24页 |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各章安排 | 第24-27页 |
| 第二章 铁路环境下无线射频链路的一体化建模方法 | 第27-51页 |
| ·一体化建模基本思路 | 第27-29页 |
| ·时域有限差分方法及相关技术 | 第29-36页 |
| ·笛卡尔坐标系中的FDTD形式及数值稳定性 | 第31-34页 |
| ·物体的网格划分 | 第34-35页 |
| ·吸收边界条件与近场—远场外推 | 第35-36页 |
| ·收发天线及馈电模型 | 第36-43页 |
| ·缝隙馈电模型 | 第37-39页 |
| ·方同轴端口馈电模型 | 第39-41页 |
| ·同轴传输线馈电模型 | 第41-43页 |
| ·激励源的引入 | 第43-51页 |
| ·平面波的引入方法 | 第43-47页 |
| ·磁偶极子源的引入方法 | 第47-49页 |
| ·场、路参数幅值和相位的提取方法 | 第49-51页 |
| 第三章 列车天线收发特性的研究 | 第51-83页 |
| ·列车车体对车顶天线接收特性的影响 | 第51-53页 |
| ·列车天线及环境模型Ⅰ | 第53-60页 |
| ·列车天线及环境模型Ⅱ | 第60-74页 |
| ·接收特性分析 | 第63-69页 |
| ·辐射特性分析 | 第69-74页 |
| ·列车天线及环境模型Ⅲ | 第74-80页 |
| ·本章总结 | 第80-83页 |
| 第四章 平坦开阔地面上无线链路的大尺度衰落特性研究 | 第83-101页 |
| ·引言 | 第83页 |
| ·平坦开阔地面上无线链路环境模型的建立 | 第83-85页 |
| ·单径模型 | 第85-96页 |
| ·基本理论和计算方法 | 第85-89页 |
| ·计算结果及讨论 | 第89-96页 |
| ·双径模型 | 第96-99页 |
| ·基本理论和计算方法 | 第96-98页 |
| ·计算结果及讨论 | 第98-99页 |
| ·本章总结 | 第99-101页 |
| 第五章 陆地多径信道中无线链路的小尺度衰落特性研究 | 第101-111页 |
| ·引言 | 第101页 |
| ·陆地多径信道中无线链路天线及环境模型的建立 | 第101-104页 |
| ·多径模型建立 | 第104-105页 |
| ·动态统计模型的建立 | 第105-109页 |
| ·统计分布模型A | 第105-106页 |
| ·统计分布模型B | 第106-108页 |
| ·统计分布模型C | 第108-109页 |
| ·本章总结 | 第109-111页 |
| 第六章 链路电磁环境对BPSK信号传输的影响 | 第111-133页 |
| ·引言 | 第111页 |
| ·无线链路及复杂电磁环境模型的建立 | 第111-114页 |
| ·无线链路环境基本模型的建立 | 第111-112页 |
| ·弓网间火花放电的噪声模拟 | 第112-114页 |
| ·无线BPSK信号的发射与接收 | 第114-120页 |
| ·BPSK调制信号波的产生与引入 | 第114-117页 |
| ·BPSK信号的接收与相位判断 | 第117-120页 |
| ·计算结果及讨论 | 第120-131页 |
| ·本章总结 | 第131-133页 |
| 第七章 山区隧道内无线链路特性的研究 | 第133-143页 |
| ·引言 | 第133页 |
| ·山区隧道内无线链路环境模型的建立 | 第133-136页 |
| ·隧道内场强覆盖特性 | 第136-141页 |
| ·漏泄同轴电缆—隧道空间—列车天线的链路方案 | 第136-139页 |
| ·基站天线—隧道空间—列车天线的链路方案 | 第139-141页 |
| ·本章总结 | 第141-143页 |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43-1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147-157页 |
| 索引 | 第157-160页 |
| 缩略词 | 第160-161页 |
| 致谢 | 第161-163页 |
|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63-167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