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1-6页 |
| 中文摘要 | 第6-8页 |
| ABSTRACT | 第8-20页 |
| 1 绪论 | 第20-26页 |
| ·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20-22页 |
| ·研究背景 | 第20-21页 |
| ·研究意义 | 第21-22页 |
| ·论文构成及技术路线 | 第22-26页 |
| 2 文献综述 | 第26-34页 |
| ·城市客运交通结构研究 | 第26-27页 |
| ·不同方式分担率模型的研究 | 第27-30页 |
| ·城市客运交通结构实证及应用研究 | 第30-33页 |
| ·国内外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33-34页 |
| 3 交通方式出行特性分析 | 第34-50页 |
| ·交通方式结构分析 | 第34-35页 |
| ·出行速度分布与特性分析 | 第35-39页 |
| ·常规公交的出行速度分布特征 | 第35-37页 |
| ·小汽车的出行速度分布特征 | 第37-39页 |
| ·自行车的出行速度特性分析 | 第39页 |
| ·出行距离分布与特性分析 | 第39-43页 |
| ·出行距离特征 | 第39-42页 |
| ·出行距离分布拟合 | 第42-43页 |
| ·出行时耗分布与特性分析 | 第43-46页 |
| ·出行时耗特征 | 第43-45页 |
| ·出行时耗分布拟合 | 第45-46页 |
| ·出行目的分布与特性分析 | 第46-48页 |
|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 4 基于STM的交通方式分担模型 | 第50-80页 |
| ·STM模型概述 | 第50-53页 |
| ·基于服务特性的广义费用计算模型(SCGC model) | 第53-70页 |
| ·SCGC-BI模型 | 第54-59页 |
| ·SCGC-BU模型 | 第59-62页 |
| ·SCGC-SU模型 | 第62-65页 |
| ·SCGC-CA模型 | 第65-69页 |
| ·SCGC-TA模型 | 第69-70页 |
| ·SCGC-STM模型的参数标定 | 第70-76页 |
| ·广义费用值 | 第71-74页 |
| ·实际收入指数 | 第74-75页 |
| ·出行方式结构 | 第75页 |
| ·弹性校正系数 | 第75-76页 |
| ·模型的精度检验 | 第76页 |
| ·本章小结 | 第76-80页 |
| 5 基于影响因素特性的弹性计算模型 | 第80-106页 |
| ·弹性理论概述 | 第80-84页 |
| ·弹性分析的涵义 | 第80-81页 |
| ·直接弹性分析理论 | 第81-84页 |
| ·随机弹性分析理论 | 第84页 |
| ·非随机因素的弹性计算模型 | 第84-89页 |
| ·公共交通分担率对票价的弹性 | 第85-87页 |
| ·小汽车分担率对燃油价格的弹性 | 第87-88页 |
| ·自行车分担率对出行距离的弹性 | 第88-89页 |
| ·随机因素的弹性计算模型 | 第89-95页 |
| ·小汽车出行速度的随机弹性计算模型 | 第90-92页 |
| ·公交车出行时耗的随机弹性计算模型 | 第92-95页 |
| ·案例分析 | 第95-103页 |
| ·直接弹性分析 | 第95-98页 |
| ·随机弹性分析 | 第98-103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3-106页 |
| 6 城市特定区域客运交通系统出行结构的量化分析 | 第106-126页 |
| ·城市优化出行结构的原则与指导措施 | 第106-107页 |
| ·影响城市出行结构的政策分析 | 第107-110页 |
| ·实行道路拥挤收费 | 第108-109页 |
| ·完善公交专用道 | 第109页 |
| ·提高公交系统运能 | 第109-110页 |
| ·城市中心区交通政策效果预测与情景分析 | 第110-124页 |
| ·基础政策情景 | 第110-111页 |
| ·政策情景一;公交路权优先,提高公交出行速度 | 第111-115页 |
| ·政策情景二;改善公交服务水平,提高公交系统运能 | 第115-118页 |
| ·政策情景三;限制小汽车出行,实行拥挤收费 | 第118-122页 |
| ·综合政策情景 | 第122-124页 |
| ·本章小结 | 第124-126页 |
| 7 结论与展望 | 第126-130页 |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126-127页 |
|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27-128页 |
| ·研究展望 | 第128-130页 |
| 参考文献 | 第130-138页 |
| 作者简历 | 第138-142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