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5页 |
| 引言 | 第5页 |
| 第一章 “模仿说”的双重意涵 | 第5-14页 |
| 一、作为“源”的“模仿说” | 第6-11页 |
| 二、作为“流”的“模仿说” | 第11-14页 |
| 第二章 “模仿说”的发展历程及命运 | 第14-25页 |
| 一、初起初落:古希腊罗马时期到中世纪时期 | 第14-16页 |
| 二、再起再落:文艺复兴开始的几种思潮的积累到浪漫主义时期 | 第16-19页 |
| 三、现实主义时期的繁荣期及分支发展 | 第19-20页 |
| 四、现状:在现代及后现代社会中的瓦解和颠覆趋势 | 第20-25页 |
| 第三章 “模仿说”理论范畴论 | 第25-42页 |
| 一、模仿对象:外部世界和内部世界的“再现” | 第25-33页 |
| 二、模仿方式:客观性模仿和创造性再现 | 第33-40页 |
| 三、模仿媒介:文字媒介和非文字媒介 | 第40-42页 |
| 第四章 思考与评价 | 第42-46页 |
| 一、理论价值的肯定 | 第43页 |
| 二、衰落的几方面原因 | 第43-45页 |
| 三、对“模仿说”的现状分析和预测 | 第45-46页 |
| 结语 | 第46-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1-52页 |
| 致谢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