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引言 | 第10页 |
·异形柱结构体系的优点 | 第10-11页 |
·异形柱结构体系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异形柱构件方面的研究 | 第11-12页 |
·结构整体抗震性能方面的研究 | 第12-13页 |
·本文的研究背景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本文的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异形柱框架-剪力墙结构试验模型的原型结构设计 | 第15-27页 |
·试算方案 | 第15-21页 |
·计算数据、参数 | 第18页 |
·试算方案的计算结果 | 第18-20页 |
·实施方案的确定 | 第20-21页 |
·实施方案的计算结果 | 第21-27页 |
·基本计算结果 | 第21-22页 |
·多遇地震作用下的位移验算结果 | 第22页 |
·x向地震力作用下节点的最大水平位移 | 第22-24页 |
·Y向地震力作用下节点的最大水平位移 | 第24-25页 |
·计算结果说明 | 第25-27页 |
第三章 模型设计与制作 | 第27-35页 |
·动力模型设计依据 | 第27-30页 |
·相似关系(模型/原型) | 第30-31页 |
·模型材料 | 第31-33页 |
·模型施工工艺 | 第33-35页 |
第四章 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 | 第35-65页 |
·试验设备与仪器 | 第35页 |
·模拟地震振动台 | 第35页 |
·测试设备及仪器 | 第35页 |
·试验过程简述 | 第35-46页 |
·测点布置 | 第36-41页 |
·加速度传感器布置 | 第36页 |
·位移传感器布置 | 第36页 |
·应变片布置 | 第36-41页 |
·试验输入地震波 | 第41-44页 |
·试验步骤 | 第44-46页 |
·试验现象描述 | 第46-60页 |
·八度多遇地震考核试验阶段 | 第46页 |
·八度基本地震考核阶段 | 第46-47页 |
·八度罕遇地震考核试验阶段 | 第47-55页 |
·八度半罕遇地震考核试验阶段 | 第55-60页 |
·小结 | 第60-65页 |
第五章 模型结构试验结果分析 | 第65-100页 |
·模型结构动力特性 | 第65-70页 |
·模型结构加速度反应 | 第70-79页 |
·模型结构位移反应 | 第79-95页 |
·模型结构相对台面的最大位移反应 | 第79-84页 |
·模型结构层间位移 | 第84-88页 |
·模型结构扭转反应 | 第88-89页 |
·模型结构楼层剪力作用 | 第89-92页 |
·模型结构楼层剪力最大值 | 第89-92页 |
·模型结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 | 第92页 |
·模型结构的应变反应 | 第92-95页 |
·原型结构抗震性能分析 | 第95-100页 |
·原型结构动力特性 | 第95-96页 |
·原型结构加速度反应 | 第96页 |
·原型结构位移反应 | 第96-99页 |
·原型结构的楼层剪力作用 | 第99页 |
·原型结构的扭转反应 | 第99-100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100-102页 |
致谢 | 第102-103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05页 |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