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贿犯罪中“为他人谋取利益”问题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前言 | 第10-11页 |
1. 受贿罪的概述 | 第11-15页 |
·受贿罪的概念 | 第11-12页 |
·受贿的两种行为方式 | 第12-13页 |
·受贿罪立法的价值及本质 | 第13-15页 |
2. 关于"为他人谋取利益"的多种学说 | 第15-22页 |
·旧客观要件说 | 第15-16页 |
·旧客观要件说的内容 | 第15页 |
·旧客观要件说的缺陷 | 第15-16页 |
·新客观要件说 | 第16-18页 |
·新客观要件说的内容 | 第16-17页 |
·新客观要件说的缺陷 | 第17-18页 |
·主观要件说 | 第18-19页 |
·主观要件说的内容 | 第18页 |
·主观要件说的缺陷 | 第18-19页 |
·要件取消说 | 第19-22页 |
·要件取消说的内容 | 第20-21页 |
·要件取消说的不足 | 第21-22页 |
3. "为他人谋取利益"在犯罪构成中定位 | 第22-27页 |
·"为他人谋取利益"是受贿罪的客观要件 | 第22-23页 |
·应当适用新客观要件说 | 第23-27页 |
·受贿罪的保护法益之争 | 第23-24页 |
·新客观要件说符合受贿罪的保护法益 | 第24-25页 |
·新客观要件说符合司法实务及法学理论 | 第25页 |
·许诺既可以是明示的,也可以是暗示的 | 第25-26页 |
·许诺既可以是真实的,也可能是虚假的 | 第26-27页 |
4. 司法实践中对"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认定 | 第27-33页 |
·"为他人谋取利益"的类型 | 第27-29页 |
·时空分离型 | 第27页 |
·当场兑现型 | 第27-28页 |
·谋利承诺型 | 第28页 |
·集体的职务行为 | 第28页 |
·作为、不作为型 | 第28-29页 |
·已达目的、未达目的型 | 第29页 |
·受贿犯罪中"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认定 | 第29-33页 |
·他人具有具体请托事项 | 第30-31页 |
·他人没有具体请托事项 | 第31-32页 |
·受贿人实施了为请托人谋利的行为 | 第32页 |
·请托人获取了利益 | 第32页 |
·有利用职权为他人谋利的承诺 | 第32-33页 |
结语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6页 |
致谢 | 第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