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3页 |
导论 | 第13-16页 |
1. 预备犯和其他相似犯罪形态的比较 | 第16-28页 |
·预备犯和共同犯罪中教唆犯的入罪比较 | 第16-19页 |
·预备犯和共同犯罪中帮助犯的入罪比较 | 第19-22页 |
·犯罪预备和预备犯的关系 | 第22-24页 |
·犯罪预备行为和犯意表示的区别 | 第24-28页 |
2. 犯罪预备行为认定的实践运用 | 第28-40页 |
·犯罪预备和犯罪未遂区别的实践运用 | 第28-31页 |
·案例视窗 | 第28页 |
·案例争议 | 第28-29页 |
·聚焦分析 | 第29-31页 |
·犯罪预备和犯罪既遂区别的实践运用 | 第31-34页 |
·案例视窗 | 第31-32页 |
·案例争议 | 第32-33页 |
·聚焦分析 | 第33-34页 |
·犯罪预备金和犯意表示区别的实践运用 | 第34-40页 |
3. 预备犯处罚之必要性的质疑以及预备犯立法修改探索 | 第40-52页 |
·对犯罪预备行为处罚之必要性的质疑 | 第40-46页 |
·预备犯承担刑事责任的基础 | 第40-41页 |
·对预备犯处罚合理性方面的质疑 | 第41-44页 |
·对预备犯在实践中处罚可操作性方面的质疑 | 第44-46页 |
· | 第46-52页 |
·预备犯的立法缺陷 | 第46-48页 |
·犯罪预备行为处罚的新思路 | 第48-52页 |
4. 结语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后记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