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列车群运行仿真系统的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5页 |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国外情况 | 第12-13页 |
·国内情况 | 第13页 |
·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 第13-15页 |
第2章 列车运行仿真系统计算模型的研究 | 第15-32页 |
·列车运行仿真动力学模型 | 第15-24页 |
·牵引力计算模型 | 第15-16页 |
·运行阻力计算模型 | 第16-20页 |
·制动力计算模型 | 第20-21页 |
·合力与运动学方程分析 | 第21-24页 |
·列车运行仿真电算模型 | 第24-27页 |
·单质点列车模型 | 第24-25页 |
·多质点列车模型 | 第25-26页 |
·基于单质点的优化模型 | 第26-27页 |
·列车运行追踪间隔模型 | 第27-32页 |
·基于区间的列车追踪间隔时间模型 | 第28页 |
·基于车站的列车追踪间隔时间模型 | 第28-30页 |
·基于控制模式曲线的间隔时间的模拟计算 | 第30页 |
·列车追踪间隔时间的影响因素 | 第30-32页 |
第3章 高速铁路列车运行仿真模型分析 | 第32-46页 |
·列车运行与控制过程分析 | 第32-36页 |
·列车运行控制模型 | 第32-33页 |
·列车运行控制基本过程 | 第33-36页 |
·基于车站的列车运行仿真研究 | 第36-39页 |
·进路生成方式 | 第37-38页 |
·进路占用状态判断模型 | 第38页 |
·敌对进路生成与动态判定算法 | 第38-39页 |
·人工解锁进路 | 第39页 |
·基于区间的列车运行仿真研究 | 第39-43页 |
·闭塞分区的划分原则 | 第40页 |
·闭塞分区与信号显示的关联模型 | 第40-41页 |
·列车临时限速 | 第41-43页 |
·多列车追踪运行仿真分析 | 第43-46页 |
·越行避让策略 | 第43-44页 |
·基于车站的多列车运行仿真分析 | 第44页 |
·基于区间的多列车运行仿真分析 | 第44-46页 |
第4章 系统分析与设计 | 第46-67页 |
·系统分析 | 第46-49页 |
·系统目标分析 | 第46页 |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第46-47页 |
·系统数据需求分析 | 第47-48页 |
·系统性能需求分析 | 第48-49页 |
·系统总体设计 | 第49页 |
·系统划分与关键模块的设计 | 第49-60页 |
·基础数据输入与管理子系统 | 第50-51页 |
·列车运行仿真子系统 | 第51-58页 |
·仿真结果输出子系统 | 第58-60页 |
·数据库设计 | 第60-66页 |
·系统数据来源分析 | 第61页 |
·系统数据结构设计 | 第61-65页 |
·数据错误检查设计 | 第65-66页 |
·界面与接口设计 | 第66-67页 |
·界面设计 | 第66页 |
·输入输出接口设计 | 第66-67页 |
第5章 系统实现与实施 | 第67-76页 |
·系统开发平台与运行环境 | 第67页 |
·系统实现 | 第67-72页 |
·仿真实施流程分析 | 第72-73页 |
·仿真结果分析 | 第73-76页 |
·基于车站的列车运行仿真结果分析 | 第74页 |
·基于区间的列车运行仿真结果分析 | 第74-76页 |
结论 | 第76-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