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机械、仪表工业论文--仪器、仪表论文--光学仪器论文--物理光学仪器论文

大视场光纤成像光谱仪光学系统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3页
第1章 绪论第13-29页
   ·引言第13-14页
   ·成像光谱仪简介第14-15页
   ·成像光谱仪的发展状况第15-25页
     ·国外发展状况第16-23页
     ·国内发展现状第23-25页
   ·成像光谱仪的发展趋势第25-26页
   ·本论文研究内容及意义第26-29页
第2章 对地观测成像光谱仪结构分析第29-61页
   ·成像光谱仪的分类第29-43页
     ·按空间分辨方式分类第30-34页
       ·摆扫式第30-31页
       ·推帚式第31-33页
       ·画幅式与窗口式第33-34页
     ·按光谱分辨方式分类第34-43页
       ·滤光片型第34-38页
       ·色散型第38-40页
       ·干涉型第40-43页
   ·成像光谱仪相关技术指标第43-46页
   ·同心光谱仪结构分析第46-54页
     ·Offner 结构第47-50页
     ·Littrow 结构第50-51页
     ·Dyson 结构第51-53页
     ·等晕结构第53-54页
   ·望远镜结构分析第54-60页
     ·折射式与折反式望远镜第55-58页
     ·反射式望远镜第58-60页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第3章 Offner 结构 Féry 棱镜光谱成像系统研究第61-75页
   ·棱镜色散非均匀性的校正第61-64页
   ·成像原理与像差分析第64-68页
     ·Féry 棱镜与成像原理第65-67页
     ·像差分析第67-68页
   ·Offner 结构 Féry 棱镜光谱仪的设计第68-72页
     ·SWIR 波段光谱成像系统的设计第68-70页
     ·VNIR 光谱通道光谱成像系统的设计第70-72页
   ·结果分析第72-74页
   ·本章小结第74-75页
第4章 大视场光纤成像光谱仪的设计与像质评价第75-110页
   ·成像光谱仪实现大视场的方法第75-82页
     ·常用视场增大方法第76-78页
     ·光纤传像束简介第78-81页
     ·使用光纤束增大视场方法第81-82页
   ·大视场光纤成像光谱仪的设计第82-90页
     ·前置望远镜设计第85-87页
     ·光谱仪设计第87-90页
   ·调制传递函数与采样理论第90-96页
     ·光学传递函数理论第90-93页
       ·线性空间不变概念第90-92页
       ·光学传递函数第92-93页
     ·离散采样理论第93-96页
       ·采样定理第93-95页
       ·函数重建第95-96页
   ·光纤成像光谱仪的像质评价第96-108页
     ·常用评价方法第96-99页
       ·统计学方法第97-98页
       ·点扩散函数的傅里叶变换方法第98-99页
     ·二重采样线扩散函数的推导第99-103页
     ·MTF 计算模型的建立第103-106页
     ·结果分析第106-108页
   ·本章小结第108-110页
第5章 基于微透镜阵列的光纤成像光谱仪第110-127页
   ·光纤束 F 数退化第110-115页
   ·光纤-微透镜阵列成像光谱仪概念第115-119页
     ·入射微透镜基本参数的求解第116-117页
     ·出射微透镜基本参数的求解第117-118页
     ·视场死区第118-119页
   ·采样过程和分辨率分析第119-124页
   ·探测器装调误差对 MTF 的影响第124-126页
   ·本章小结第126-127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127-131页
   ·总结第127-129页
   ·本论文的创新点第129页
   ·展望第129-131页
参考文献第131-139页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情况第139-140页
指导教师及作者简介第140-141页
致谢第141页

论文共14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精度大行程柔性位移平台技术研究
下一篇:空间紫外大气遥感成像光谱仪偏振校正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