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1-6页 |
缩写词(Abbreviations) | 第6-7页 |
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20页 |
1. 大蒜的形态学分类 | 第10-12页 |
·形态学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 | 第10-11页 |
·大蒜的形态学分类 | 第11-12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页 |
2. 葱蒜类植物的组织培养 | 第12-20页 |
·茎尖培养 | 第13-14页 |
·根尖培养 | 第14页 |
·叶片培养 | 第14-15页 |
·花器官培养 | 第15-16页 |
·鳞茎盘培养 | 第16-17页 |
·单倍体培养和试管受精 | 第17页 |
·胚培养 | 第17-18页 |
·原生质体培养和体细胞杂交 | 第18页 |
·葱蒜类植物组织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大蒜的形态学分类 | 第20-3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0-22页 |
1. 实验材料 | 第20页 |
2. 实验方法 | 第20-2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2-32页 |
1. 表现型多样性分析 | 第22-30页 |
2. 形态学指标聚类分析 | 第30-32页 |
讨论 | 第32-33页 |
第三章 蕌头离体培养再生体系的建立 | 第33-4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3-35页 |
1. 实验材料 | 第33页 |
2. 方法 | 第33-35页 |
·外植体灭菌、接种及培养 | 第33页 |
·丛生芽的诱导与增殖 | 第33-34页 |
·不同温度与蔗糖浓度对蕌头鳞茎形成的影响 | 第34页 |
·完整再生植株的形成(生根培养) | 第34页 |
·再生植株的驯化与移栽 | 第34页 |
·统计分析方法 | 第34-3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5-41页 |
1. 灭菌效果的比较 | 第35页 |
2. 外植体类型比较 | 第35页 |
3. 不同激素种类和浓度配比处理对芽诱导与增殖的影响 | 第35-38页 |
4. 再生植株的形成(生根诱导)与驯化移栽 | 第38-39页 |
5. 不同温度、蔗糖浓度对鳞茎形成的影响 | 第39-41页 |
·不同温度对鳞茎形成的影响 | 第39-40页 |
·不同蔗糖浓度对鳞茎形成的影响 | 第40-41页 |
讨论 | 第41-49页 |
1. 灭菌方法 | 第41页 |
2. 外植体类型 | 第41-42页 |
3. 激素对芽和根的诱导及其生长的影响 | 第42-49页 |
·BA和 NAA的配合使用对蕌头外植体器官发生的影响 | 第42-43页 |
·NAA对蕌头根形成的影响 | 第43-49页 |
附录:在读期间已发表的科研论文 | 第49-51页 |
图版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