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生态足迹分析在城市规划中的运用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5页
   ·研究课题的提出第9-12页
     ·资源环境承载力下降的严重性第9-10页
     ·建设短视性与规划内容的弱控制性第10页
     ·约束机制研究的必要性第10-11页
     ·生态足迹分析在城市规划中运用的预警性第11-12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2-13页
     ·研究目的第12页
     ·研究意义第12-13页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13-15页
     ·研究内容第13页
     ·技术路线第13-15页
第二章 生态足迹理论综述第15-28页
   ·生态足迹基本理论第15-22页
     ·生态足迹的概念及其内涵第15-16页
     ·生物生产性土地类型及其均衡化处理第16-18页
     ·生态足迹指标的计算第18-20页
     ·生态赤字或生态盈余值第20页
     ·对生态足迹分析方法的简单评价第20-22页
   ·生态足迹分析在城市规划领域运用研究综述第22-28页
     ·国外运用及研究状况第22-24页
     ·国内运用及研究状况第24-26页
     ·国内外运用研究小结第26-28页
第三章 生态足迹分析在城市规划中运用的理论框架第28-40页
   ·生态足迹分析在城市规划中运用目标研究第28-29页
   ·生态足迹分析在城市规划中运用思路论述第29-32页
   ·生态足迹分析在城市规划中运用框架细化第32-38页
     ·如何增加视角第32-36页
     ·如何加强比较第36-37页
     ·补充什么内容第37-38页
   ·基于生态足迹分析的城市规划内容列表第38-40页
第四章 实例研究—以杭州西北部都市边缘区规划为例第40-58页
   ·实例地区概况第40-41页
     ·区位及环境基本特征第40-41页
     ·规划范围第41页
   ·生态环境状况认识第41-46页
     ·现状生态足迹分析第41-45页
     ·现状发展阶段判断第45-46页
   ·生态承载力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第46-49页
     ·生态承载力变化分析第46-48页
     ·生态状况变化主导因素分析第48-49页
   ·规划设计方案的生态比较第49-54页
     ·方案形成思路和主要技术指标第49-52页
     ·方案的生态比较第52-54页
     ·规划建议方案第54页
   ·规划缓和措施研究第54-58页
     ·生态状况演变机理探讨第54-56页
     ·“缓和”措施—引导生态承载力可持续化发展的策略研究第56-58页
第五章 结语第58-60页
   ·结论第58页
   ·研究特色与创新第58页
   ·不足之处第58-60页
参考文献第60-62页
致谢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紧凑单元”的义乌城镇空间形态优化研究
下一篇:山西省运城市城市色彩景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