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 第1-5页 |
前言 | 第5-6页 |
一、 综合治理的理论基础及产生的社会条件 | 第6-12页 |
(一) 综合治理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 第6-8页 |
(二) 经济体制的转换是综合治理产生的社会条件 | 第8-11页 |
(三) 综合治理是依法治国进程中的必由之路 | 第11-12页 |
二、 综合治理的涵义、基本原则及基本构架 | 第12-22页 |
(一) 综合治理的概念及涵义 | 第12-15页 |
1、 综合治理名称的提出及有关政策 | 第12-14页 |
2、 综合治理的概念及涵义 | 第14-15页 |
(二) 综合治理的基本原则 | 第15-17页 |
1、 政策性、预测性、协调性有机统一原则 | 第15-16页 |
2、 社会化原则 | 第16-17页 |
3、 领导责任制原则 | 第17页 |
4、 打防结合,标本兼治原则 | 第17页 |
(三) 综合治理的基本构架 | 第17-22页 |
1、 综合治理的组织体系 | 第18-19页 |
2、 综合治理的主要职能 | 第19-21页 |
3、 综合治理的运作方式 | 第21-22页 |
三、 我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发展状况分析 | 第22-31页 |
(一) 二十年综合治理实践回顾 | 第22-26页 |
第一阶段: 全国范围集中“严打”阶段 | 第22-23页 |
第二阶段: 重点整治和专项斗争阶段 | 第23-24页 |
第三阶段: 落实“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阶段 | 第24-25页 |
第四阶段: 强化基层基础阶段 | 第25-26页 |
(二) 综合治理积累的经验及面临的形势 | 第26-31页 |
四、 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综合治理的诸因素 | 第31-36页 |
(一) 社会矛盾多元化,导致犯罪因素急剧增多 | 第31-33页 |
(二) 社会机制的转化,导致综合治理社会功能的严重削弱 | 第33-36页 |
五、 建立科学的法制化的综合治理体制的对策与思考 | 第36-54页 |
(一) 强化社会控制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功能 | 第37-39页 |
(二) 完善群防群治机制,健全民主管理功能 | 第39-40页 |
(三) 改进治安分析机制,增强科学决策功能 | 第40-43页 |
(四) 建立综治立法机制,走综治法制化道路 | 第43-45页 |
(五) 改革综治办体制,建立实用高效的办事机构 | 第45-48页 |
(六) 提高综治人员素质,建立高素质的综治队伍 | 第48-50页 |
(七) 澄清模糊认识,克服工作误区 | 第50-51页 |
(八) 吸收成功经验,抓住工作要领 | 第51-54页 |
后记 | 第54-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