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2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50页 |
| ·燃气轮机燃烧室的发展现状 | 第13-19页 |
| ·TVC技术的发展 | 第19-41页 |
| ·第一代TVC发展概况 | 第21-26页 |
| ·第二代TVC发展概况 | 第26-27页 |
| ·第三代TVC发展概况 | 第27-31页 |
| ·高压TVC | 第31-34页 |
| ·TVC的应用及在国内的研究发展 | 第34-41页 |
| ·计算流体力学发展简述 | 第41-46页 |
| ·引言 | 第41-42页 |
| ·CFD数值模拟方法的发展 | 第42-43页 |
| ·数值模拟在当代流体力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 第43-45页 |
| ·数值模拟在燃烧室研究中的应用 | 第45-46页 |
| ·论文的目的与主要研究内容 | 第46-50页 |
| 第2章 数值模拟方法 | 第50-69页 |
| ·物理模型与概念说明 | 第50-53页 |
| ·绝对坐标系下的控制方程 | 第53-59页 |
| ·湍流模型 | 第59-63页 |
| ·湍流模型简介 | 第59-62页 |
| ·湍流模型的选择 | 第62-63页 |
| ·计算网格 | 第63-67页 |
| ·多重网格和网格自适应 | 第64-65页 |
| ·网格的划分 | 第65页 |
| ·计算域分区和网格结构 | 第65-66页 |
| ·网格依赖性验证 | 第66-67页 |
| ·计算有效性验证 | 第67页 |
| ·计算边界条件 | 第67-68页 |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 第3章 无气体喷射驻涡燃烧室流场研究 | 第69-108页 |
| ·钝体结构的影响 | 第69-74页 |
| ·来流速度的影响 | 第74-77页 |
| ·堵塞比的影响 | 第77-81页 |
| ·前钝体结构 | 第81-92页 |
| ·前钝体头部形状的影响 | 第81-84页 |
| ·前钝体流向长度的影响 | 第84-86页 |
| ·前钝体后端面结构的影响 | 第86-92页 |
| ·后钝体对流动特性的影响 | 第92-103页 |
| ·后钝体形状的影响 | 第92-97页 |
| ·后钝体宽度的影响 | 第97-100页 |
| ·后钝体流向长度的影响 | 第100-103页 |
| ·前、后钝体间距的影响 | 第103-107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7-108页 |
| 第4章 驻涡腔有气体喷射流场研究 | 第108-131页 |
| ·引言 | 第108页 |
| ·后钝体喷孔位置的影响 | 第108-114页 |
| ·喷孔直径的影响 | 第114-119页 |
| ·喷射速度的影响 | 第119-124页 |
| ·后钝体喷射角度的影响 | 第124-127页 |
| ·喷射引起的后钝体宽度与当量气动宽度的变化和依存关系 | 第127-130页 |
| ·本章小结 | 第130-131页 |
| 第5章 非定常流场特性研究 | 第131-149页 |
| ·引言 | 第131页 |
| ·驻涡腔无喷射非定常计算 | 第131-142页 |
| ·流线分析 | 第131-137页 |
| ·速度分析 | 第137-142页 |
| ·驻涡腔有喷射非定常计算 | 第142-148页 |
| ·流线分析 | 第142-145页 |
| ·速度分析 | 第145-148页 |
| ·本章小结 | 第148-149页 |
| 结论 | 第149-1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151-163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 第163-164页 |
| 致谢 | 第1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