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7-8页 |
第一章 离婚损害赔偿制度概述 | 第8-14页 |
第一节 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含义 | 第8-10页 |
一、婚姻法理论对离婚损害赔偿的分类 | 第8-9页 |
二、狭义的离婚损害赔偿与离因损害赔偿的关系 | 第9页 |
三、我国国内法对与离婚有关的损害赔偿概念的界定 | 第9-10页 |
第二节 离婚损害赔偿责任的性质 | 第10-12页 |
一、违约责任说 | 第10-11页 |
二、侵权责任说 | 第11页 |
三、离婚损害赔偿请求权的性质 | 第11-12页 |
第三节 建立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意义 | 第12-14页 |
一、建立离婚损害赔偿制度是婚姻关系中法定义务的内在要求 | 第12-13页 |
二、建立离婚损害赔偿制度有利于保障无过错方合法权益 | 第13页 |
三、建立离婚损害赔偿制度有利于完善我国法律制度 | 第13-14页 |
第二章 解读我国现行离婚损害赔偿制度 | 第14-23页 |
第一节 我国现行的离婚损害赔偿法律制度 | 第14-17页 |
一、我国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特点 | 第14-15页 |
二、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构成要件 | 第15-17页 |
第二节 对我国离婚损害赔偿制度中“无过错”的理解 | 第17-20页 |
一、离婚损害赔偿的权利主体必须具备的条件 | 第17-18页 |
二、严格意义上的无过错和相对意义上的无过错的评析 | 第18-20页 |
第三节 赔偿义务人过错行为的认定 | 第20-23页 |
一、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认定 | 第20页 |
二、实施家庭暴力的认定 | 第20-21页 |
三、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认定 | 第21-23页 |
第三章 离婚损害赔偿制度与其他离婚救济制度的关系 | 第23-26页 |
第一节 离婚损害赔偿与离婚时夫妻共有财产分割的关系 | 第23-24页 |
一、离婚时夫妻共有财产分割的含义 | 第23页 |
二、离婚损害赔偿与离婚时夫妻共有财产分割的区别 | 第23-24页 |
第二节 离婚损害赔偿与婚内侵权赔偿之间的关系 | 第24-25页 |
一、婚内侵权损害赔偿的概念 | 第24页 |
二、离婚损害赔偿与婚内侵权损害赔偿的关系 | 第24-25页 |
第三节 离婚损害赔偿与离婚后的经济补偿的关系 | 第25-26页 |
一、离婚后的经济补偿制度的含义 | 第25页 |
二、离婚后的经济补偿与离婚损害赔偿的区别 | 第25-26页 |
第四章 其他国家和地区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状况 | 第26-29页 |
第一节 简述其他国家和地区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状况 | 第26-28页 |
一、法国概况 | 第26-27页 |
二、瑞士概况 | 第27页 |
三、台湾地区概况 | 第27-28页 |
第二节 对域外法的思考 | 第28-29页 |
第五章 我国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完善 | 第29-40页 |
第一节 应设立配偶权制度作为离婚损害赔偿请求权的原权利 | 第29-31页 |
一、法律没有明确规定配偶权作为离婚损害赔偿请求权的基础权利 | 第29页 |
二、配偶权的内容解释 | 第29-30页 |
三、我国应明确规定配偶权制度内容,作为离婚损害赔偿请求权的原权利 | 第30-31页 |
第二节 合理扩张离婚损害赔偿权利主体的范围 | 第31-32页 |
一、离婚损害赔偿权利主体范围过小 | 第31页 |
二、其他受害的家庭成员有权提起离婚损害赔偿 | 第31-32页 |
第三节 增加有过错的第三人作为赔偿义务主体 | 第32-35页 |
一、离婚损害赔偿义务主体范围过小 | 第32-33页 |
二、应增加有过错的第三人作为赔偿义务主体 | 第33-35页 |
第四节 增加离婚损害赔偿的法定适用情形 | 第35-36页 |
一、离婚损害赔偿法定适用情形过少 | 第35页 |
二、应增加离婚损害赔偿的法定适用情形 | 第35-36页 |
第五节 完善离婚损害赔偿举证责任 | 第36-38页 |
一、离婚损害赔偿对无过错方举证责任要求过高 | 第36-37页 |
二、完善离婚损害赔偿举证责任 | 第37-38页 |
第六节 明确离婚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计算标准 | 第38-40页 |
一、离婚精神损害抚慰金计算标准不明确 | 第38-39页 |
二、明确离婚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计算标准 | 第39-40页 |
结束语 | 第40-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5页 |
后记 | 第45-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