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列车气流组织的数值分析
致谢 | 第1-6页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2页 |
·铁路客车空调通风系统的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国内铁路客车通风发展情况 | 第12-13页 |
·国外铁路客车通风发展情况 | 第13-16页 |
·课题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6-19页 |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第2章 数学模型及模拟方法的实验验证 | 第19-40页 |
·流动的数学物理模型 | 第19-25页 |
·控制方程 | 第19-21页 |
·紊流模型 | 第21-25页 |
·边界条件的确定 | 第25-27页 |
·模型的离散求解 | 第27-31页 |
·空间离散格式 | 第28-29页 |
·常用离散控制方程组的求解方法 | 第29-31页 |
·通风系统的热舒适性评价指标 | 第31-33页 |
·Airpak软件介绍 | 第33-35页 |
·Airpak模拟方法的实验验证 | 第35-40页 |
第3章 上送下排方式气流组织的模拟 | 第40-59页 |
·顶置混合通风的数值模拟 | 第40-52页 |
·模型的建立 | 第40-42页 |
·网格划分 | 第42-43页 |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43-47页 |
·改变送风参数的分析 | 第47-52页 |
·孔板送风的数值模拟 | 第52-58页 |
·网格划分 | 第52-53页 |
·计算工况及结果 | 第53-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4章 下送上排方式气流组织的模拟 | 第59-75页 |
·置换通风原理及特点 | 第59-61页 |
·准置换通风模型 | 第61-62页 |
·网格划分 | 第62-63页 |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63-66页 |
·改变送风温度及速度的分析 | 第66-74页 |
·改变送风温度的模拟结果 | 第67-68页 |
·改变送风速度的模拟结果 | 第68-69页 |
·同时改变送风温度及速度的模拟结果 | 第69-71页 |
·不同送风参数效果的比较 | 第71-74页 |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5章 不同通风方式模拟结果的对比 | 第75-82页 |
·技术指标 | 第75页 |
·混合通风和孔板送风的对比 | 第75-77页 |
·混合通风和准置换通风的对比 | 第77-82页 |
·包间铺位温度沿人体轴向分布曲线对比 | 第79-80页 |
·包间铺位空气龄值沿人体轴向分布曲线对比 | 第80-82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2-84页 |
·结论 | 第82-83页 |
·展望与建议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7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