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目录 | 第6-8页 |
| 第一部分 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8-19页 |
| 一、研究背景 | 第8-13页 |
| (一) 国外相关研究 | 第8-11页 |
| (二) 国内相关研究 | 第11-13页 |
| 二、研究问题 | 第13-14页 |
| 三、基本概念的解释 | 第14-16页 |
| (一) 合作 | 第14-15页 |
| (二) 教师合作 | 第15-16页 |
| 四、研究设计 | 第16-19页 |
| (一) 研究方法的选择 | 第16-17页 |
| (二) 研究方案的设计及研究过程 | 第17-19页 |
| 第二部分 Q学校的合作个案 | 第19-50页 |
| 一、Q学校概况简介 | 第19-21页 |
| 二、教师合作的组织与制度、形式、内容 | 第21-29页 |
| (一) 教师合作的组织与制度 | 第22-24页 |
| (二) 教师合作的形式 | 第24-26页 |
| 1. “两教两研” | 第24-25页 |
| 2. “课题研究” | 第25-26页 |
| (三) 教师合作的内容 | 第26-28页 |
| 1. 解读新课程 | 第26-27页 |
| 2. 教学合作 | 第27-28页 |
| (四) 分析 | 第28-29页 |
| 三、教师合作的现场内外 | 第29-50页 |
| (一) 场景素描 | 第29-42页 |
| 1. 场景一:教师X1数学微型课试讲后的教研组讨论 | 第29-37页 |
| 2. 场景二:关于教师C1公开课前试讲课的讨论 | 第37-38页 |
| 3. 分析 | 第38-42页 |
| (二) 教师叙说 | 第42-50页 |
| 1. 教师叙说一:“活动目标明确、具体一点的话,当然比较好”——目标 | 第42-43页 |
| 2. 教师叙说二:“纯理论学习的活动,……我不太感兴趣”——内容 | 第43-44页 |
| 3. 教师叙说三:“活动有没有价值先不说,场面上的事还是要安排好”——活动安排 | 第44页 |
| 4. 教师叙说四:“我觉得我变化挺大的”——活动中的变化 | 第44-45页 |
| 5. 教师叙说五:“合作也是有章可循的……”——合作原则 | 第45-48页 |
| 6. 分析 | 第48-50页 |
| 第三部分 研究结论 | 第50-58页 |
| 一、新课程改革与教师合作 | 第50-51页 |
| 二、教师合作与教师专业发展 | 第51-53页 |
| 三、教研组与教师合作 | 第53-57页 |
| 四、促进学校合作的行动建议 | 第57-58页 |
| 做为起点的结语 | 第58-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4页 |
| (一) 期刊类 | 第59-61页 |
| (二) 著作类 | 第61-62页 |
| (三) 学位论文部分 | 第62-64页 |
| 附录 | 第64-75页 |
| 附录一: 访谈资料 | 第64-67页 |
| 附录二: 初中部数学教研组教研活动实录 | 第67-72页 |
| 附录三: 初中部数学教研组同事给教师X1的微型课所提意见 | 第72-73页 |
| 附录四: 我的田野日记(节选) | 第73-75页 |
| 后记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