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1 绪论 | 第8-14页 |
|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8-9页 |
|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 ·研究目的 | 第9页 |
| ·研究意义 | 第9页 |
| ·概念界定及关键问题 | 第9-12页 |
| ·概念界定 | 第9-10页 |
| ·国内高校人力资源评价现状 | 第10-12页 |
| ·研究内容、方法几技术路线 | 第12-14页 |
|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2-14页 |
| 2 评价理论基础 | 第14-25页 |
| ·国外教育评价理论 | 第14-15页 |
| ·国外教育评价模式 | 第15-19页 |
| ·国内教育评价理论发展 | 第19-23页 |
| ·我国教育评价的近现代发展 | 第19-21页 |
| ·当前我国教育评价实践和理论的现状及其分析 | 第21-23页 |
| ·当前教师评价模式 | 第23-25页 |
| ·奖惩性教师评价 | 第23页 |
| ·发展性教师评价 | 第23-25页 |
| 3 高校教师评价指标分析选择 | 第25-35页 |
| ·当前高校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 第25-27页 |
| ·功利性的价值观作导向的高校教师评价体系 | 第25页 |
| ·目前高校教师评价体系缺少对等的主体 | 第25页 |
| ·目前高校教师评价体系缺少正确的目的性 | 第25-26页 |
| ·目前高校教师评价体系片面强调量化指标 | 第26页 |
| ·目前高校教师评价体系缺乏针对性和区别性 | 第26-27页 |
| ·高校教师评价指标选择 | 第27-30页 |
| ·高校人力资源特点 | 第27-28页 |
| ·高校教师指标选择 | 第28-30页 |
| ·高校教师评价方法分析 | 第30-35页 |
| ·现代评价方法 | 第30-31页 |
| ·高校评价方法选择 | 第31-35页 |
| 4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量化评价 | 第35-42页 |
| ·量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步骤 | 第35页 |
| ·基于层次分析的评价模型 | 第35-39页 |
| ·评价模型的假设 | 第35页 |
| ·评价指标的细分 | 第35-37页 |
| ·评价模型的构建 | 第37-39页 |
| ·基于层次分析评价模型算例 | 第39-41页 |
| ·根据层次分析法建立高校教师人力资源的评价指标因素集 | 第39页 |
| ·评价因素权重 | 第39-40页 |
| ·一致性检验 | 第40页 |
| ·评分集和评价矩阵设置 | 第40-41页 |
| ·小结分析 | 第41-42页 |
| 5 高校教师评价体系构建 | 第42-47页 |
| ·定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的辨证 | 第42-43页 |
| ·定性评价的优点与不足 | 第42页 |
| ·量化评价的优点与不足 | 第42-43页 |
| ·定性与定量辨证关系 | 第43页 |
| ·高校教师综合评价体系构建 | 第43-45页 |
| ·高校人力资源评价体系构建的假设 | 第43页 |
| ·高校人力资源评价体系构建 | 第43-45页 |
| ·高校教师评价体系实施步骤 | 第45-46页 |
| ·结论 | 第46-47页 |
| 6 结论 | 第47-48页 |
| 致谢 | 第48-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 附录 | 第51-53页 |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情况 | 第51-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