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刑事诉讼法论文

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研究

摘要第1-8页
引言第8-9页
一、刑事缺席审判的概念和特征第9-13页
 (一) 刑事缺席审判的概念第9-11页
  1.第一种观点第9页
  2.第二种观点第9页
  3.第三种观点第9-11页
 (二) 刑事缺席审判的特征第11-13页
  1.刑事缺席审判是针对被告人缺席的审判第11页
  2.刑事缺席审判依然遵循直接言词原则第11页
  3.刑事缺席判审判有更为严格的适用条件和更为充分的救济程序第11-12页
  4.刑事缺席审判不具有惩罚的功能第12-13页
二、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的理论基础第13-17页
 (一) 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的冲突与平衡第13-14页
 (二) 被告人利益与被害人利益的冲突与平衡第14-15页
 (三) 诉讼公正与诉讼效率的冲突与平衡第15-17页
三、外国关于刑事缺席审判的立法第17-24页
 (一) 适用范围第17-20页
  1.被告人犯罪后逃跑的第17-18页
  2.被告人违反法庭秩序的第18页
  3.被告人未经许可中途退出法庭的第18页
  4.被告人故意或过失使自己丧失诉讼行为能力的第18-19页
  5.被告人无参与庭审必要的第19-20页
 (二) 保障措施第20-24页
  1.必须有辩护人出庭辩护第20-21页
  2.被告人有权知悉诉讼进展情况第21-22页
  3.被告人有向法庭陈述意见的机会第22页
  4.被告人在一定情形下可以重新出庭第22页
  5.被告人有提出异议和提起上诉的权利第22-24页
四、我国确立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的现实需要第24-28页
 (一) 内需第24-27页
  1.定纷止争第24页
  2.提高诉讼效率第24-25页
  3.维护司法权威第25-26页
  4.保障当事人权利第26-27页
 (二) 外需第27-28页
五、我国的立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第28-35页
 (一) 审前阶段的相关规定第28-30页
  1.犯罪嫌疑人死亡的情形第28-29页
  2.犯罪嫌疑人逃跑、丧失诉讼能力的情形第29-30页
 (二) 审判阶段的相关规定第30-31页
  1.被告人死亡的情形第30页
  2.被告人逃跑、丧失诉讼行为能力的情形第30-31页
  3.被告人扰乱诉讼秩序的情形第31页
 (三) 我国立法存在的问题第31-35页
  1.有碍刑事诉讼目的的实现第31-32页
  2.不利于对于被告人权利的保护第32-33页
  3.不利于对被害人权利的保护第33页
  4.立法的缺失和矛盾第33-35页
六、我国刑事缺席审判的程序构建第35-41页
 (一) 刑事缺席审判的条件第35-36页
  1.被告人没有参加庭审第35页
  2.被告人身份明确第35-36页
  3.法律要件第36页
  4.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除外第36页
 (二) 刑事缺席审判的程序构建第36-38页
  1.主动的缺席审判第36-37页
  2.被动的缺席审判第37-38页
 (三) 主动缺席和被动缺席的不同救济程序第38-41页
  1.主动缺席第38-39页
  2.被动缺席第39-41页
结语第41-42页
参考文献第42-45页
致谢第45页

论文共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溶血磷脂酸抗缺氧无血清诱导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凋亡及其信号转导机制研究
下一篇:经营者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