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文献综述 | 第10-16页 |
引言 | 第16-18页 |
第1章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含义、内容及意义 | 第18-26页 |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及其建设的含义 | 第18-19页 |
(一)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含义和类型 | 第18-19页 |
(二)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含义 | 第19页 |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主要内容 | 第19-21页 |
(一) 思想建设 | 第20页 |
(二) 组织建设 | 第20页 |
(三) 业务建设 | 第20页 |
(四) 作风建设 | 第20-21页 |
(五) 制度建设 | 第21页 |
三、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 | 第21-26页 |
(一) 保证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性质和方向 | 第21页 |
(二)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 第21-23页 |
(三) 推动学校改革和发展,全面提高学校办学质量 | 第23-26页 |
第2章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现状 | 第26-36页 |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主要成绩 | 第26-30页 |
(一) 确立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教师地位 | 第26-27页 |
(二) 专兼职相结合的队伍结构基本形成 | 第27页 |
(三) 学科建设迅速发展,专业队伍素质明显提高 | 第27-28页 |
(四) 队伍建设的基本制度初步建立 | 第28-29页 |
(五) 促进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 第29-30页 |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0-36页 |
(一) 队伍建设缺乏整体和长远规划 | 第30-31页 |
(二) 队伍建设制度不完善、不规范,落实较差 | 第31页 |
(三) 队伍的现状不完全适应新时期工作发展的新要求 | 第31-34页 |
(四) 经费投入不能满足队伍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 第34-36页 |
第3章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分析 | 第36-40页 |
一、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必要性认识不够 | 第36页 |
(一) 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素质内涵要求认识不清 | 第36页 |
(二) 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专业性认识缺乏 | 第36页 |
(三) 对新形势下队伍建设的迫切性认识不够 | 第36页 |
二、社会的错误思想和不良风气的影响和干扰 | 第36-38页 |
(一) 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无用论”和“过时论”的干扰 | 第36-37页 |
(二) “极左”路线的负面影响 | 第37页 |
(三) 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 第37-38页 |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理论研究相对滞后 | 第38页 |
(一) 队伍的本质特点和成长规律的研究不够深入 | 第38页 |
(二) 队伍建设的机制和措施缺乏系统的理论成果 | 第38页 |
四、队伍自身建设的创新精神不足 | 第38-40页 |
(一) 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 | 第39页 |
(二) 缺乏顽强拼搏、艰苦奋斗、忘我奉献精神 | 第39-40页 |
第4章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对策 | 第40-58页 |
一、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紧迫性的认识 | 第40页 |
二、建立科学的队伍建设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 | 第40-42页 |
(一) 各级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全社会大力支持 | 第41页 |
(二) 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共同负责,全校紧密配合 | 第41-42页 |
三、建立资格准入和考评制度,形成合理队伍结构,保证队伍的活力和战斗力 | 第42-45页 |
(一) 建立队伍资格准入制度 | 第42-43页 |
(二) 完善队伍考核制度 | 第43-44页 |
(三) 健全有序流动制度 | 第44-45页 |
四、落实保障措施,保证队伍相对稳定,促进专职队伍职业化 | 第45-47页 |
(一) 政治上进一步明确身份,提高地位 | 第45-46页 |
(二) 经济及相关待遇上保证较大提高 | 第46页 |
(三) 个人发展上拓宽职业发展空间 | 第46页 |
(四) 工作条件的保障上满足其工作的有效开展 | 第46-47页 |
五、落实培训措施,提高业务素质,实现队伍专业化 | 第47-51页 |
(一) 加强主体意识教育,帮助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 | 第47-48页 |
(二) 加强学习与培训,提高理论水平和专业素质 | 第48-49页 |
(三) 建立实践基地,加强内外交流,扩大德育视野,锻炼实际工作能力 | 第49-50页 |
(四) 引导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自我提高 | 第50-51页 |
六、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环境 | 第51-55页 |
(一) 优化社会环境 | 第51-53页 |
(二) 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 第53-55页 |
七、加强教育和科学研究,为队伍建设提供人才资源和理论指导 | 第55-58页 |
(一)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 | 第55-56页 |
(二) 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 | 第56页 |
(三)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科学研究 | 第56-58页 |
注释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后记 | 第62-64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课题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