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第一章 为第三人利益合同的概念界定 | 第13-25页 |
第一节 概述 | 第13-15页 |
第二节 为第三人利益合同概念的厘清 | 第15-18页 |
第三节 对“第三人利益”的界定 | 第18-20页 |
一、对“第三人”的界定 | 第18-20页 |
二、对“利益”的界定 | 第20页 |
第四节 为第三人利益合同与“债务清偿承担”的区别 | 第20-25页 |
第二章 为第三人利益合同的源流考和现实意义 | 第25-33页 |
第一节 国外民事立法中的为第三人利益合同的制度演进 | 第25-29页 |
一、大陆法系学说 | 第25页 |
二、英美法系学说 | 第25-29页 |
第二节 典型案例分析 | 第29-31页 |
一、案例一 | 第29页 |
二、案例二 | 第29-31页 |
第三节 设立为第三人利益合同的现实意义 | 第31-33页 |
第三章 设立为第三人利益合同相关争议问题的解决 | 第33-43页 |
第一节 为第三人利益合同的成立生效要件 | 第33-40页 |
一、第三人取得债权的原因考证 | 第33-36页 |
二、第三人的受益表示 | 第36-40页 |
第二节 为第三人利益合同的解除权主体 | 第40-43页 |
第四章 为第三人利益合同的立法模式选择 | 第43-51页 |
第一节 国外立法体例考察 | 第43-45页 |
一、概述 | 第43-44页 |
二、《德国民法典》 | 第44页 |
三、《魁北克民法典》 | 第44-45页 |
第二节 我国现行《合同法》的相关规定评析 | 第45-46页 |
第三节 为第三人利益合同在我国民法典中的设置模式 | 第46-51页 |
一、模式一 | 第47页 |
二、模式二 | 第47-48页 |
三、模式三 | 第48-49页 |
四、小结 | 第49-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