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2页 |
绪论 | 第12-22页 |
一、选题的旨意 | 第12-13页 |
二、国内外研究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 第13-17页 |
三、研究范围与研究方法 | 第17-22页 |
第一章 明代中央政府与蒙藏地区政治互动状态回溯 | 第22-36页 |
第一节 关于政治互动的概念及政治互动的模式 | 第22-23页 |
第二节 明代中央政府与蒙藏地区政治互动状态研究 | 第23-36页 |
一、明朝与蒙藏地区政治互动的背景与策略 | 第24-26页 |
二、明朝与蒙古地区的政治互动模式 | 第26-30页 |
三、明朝与藏区的政治互动模式 | 第30-32页 |
四、明朝对蒙藏两族互动的控驭 | 第32-36页 |
第二章 清政府与蒙藏地区政治互动的构建:背景、策略与阶段 | 第36-59页 |
第一节 清政府与蒙藏地区政治互动的背景 | 第37-45页 |
一、16-17 世纪前期蒙藏地区政治格局的特点 | 第37-39页 |
二、后金政权的崛起 | 第39-45页 |
第二节 清政府与蒙藏地区政治互动的策略 | 第45-54页 |
一、后金-清政权与蒙藏民族地区政治互动的策略 | 第45-50页 |
二、入关以后清朝与边疆民族地区政治互动思想的新思维 | 第50-54页 |
第三节 清政府与蒙藏地区政治互动进程的分期 | 第54-59页 |
一、产生阶段(1593-1636 年) | 第54-55页 |
二、拓展阶段(1636-1661 年) | 第55-56页 |
三、成形阶段(1662—1735 年) | 第56-57页 |
四、定型阶段(1736—1795 年) | 第57-59页 |
第三章 清政府与漠南蒙古、漠北喀尔喀蒙古的政治互动模式 | 第59-92页 |
第一节 漠南蒙古模式:联姻结盟 | 第59-75页 |
一、后金与漠南蒙古早期的联姻互动:对立-联姻-结盟 | 第60-67页 |
二、入关后清政府与漠南蒙古联姻互动的拓展与制度化 | 第67-71页 |
三、布尔尼事件:满蒙互动中的不谐音符 | 第71-73页 |
四、清政府强化与漠南蒙古各部政治互动的措施 | 第73-75页 |
第二节 漠北喀尔喀蒙古模式:政治绥服 | 第75-92页 |
一、清朝与喀尔喀的互动:通使-对抗-朝贡 | 第76-81页 |
二、康熙朝与喀尔喀政治互动的加强:漠北蒙古归清 | 第81-88页 |
三、撤驿之变:清朝与喀尔喀互动的短暂脱轨 | 第88-90页 |
四、清朝强化管理喀尔喀蒙古的措施 | 第90-92页 |
第四章 清政府与漠西卫拉特蒙古的政治互动模式 | 第92-127页 |
第一节 青海和硕特蒙古模式:羁縻藩属 | 第92-103页 |
一、清政府与青海和硕特蒙古的早期互动:通使-册封-朝觐 | 第92-98页 |
二、罗卜藏丹津事变:清政府与青海蒙古政治互动的变奏 | 第98-102页 |
三、清朝对青海蒙藏两族的直接管理 | 第102-103页 |
第二节 准噶尔蒙古模式:武力对决 | 第103-115页 |
一、准噶尔部与清朝的早期互动 | 第103-105页 |
二、噶尔丹汗国时期与清朝的互动:通使-对抗-征服 | 第105-110页 |
三、后准噶尔汗国时期与清朝的政治互动 | 第110-115页 |
第三节 土尔扈特蒙古模式:徕归故土 | 第115-127页 |
一、土尔扈特汗国与清朝的互动:通使-归附-安置 | 第116-122页 |
二、渥巴锡汗率土尔扈特部众重返漠西草原 | 第122-127页 |
第五章 清政府与西藏的政治互动模式 | 第127-155页 |
第一节 清朝与西藏的早期互动:满藏互使的派遣 | 第128-141页 |
一、满藏间最早的互使关系 | 第128-139页 |
二、满藏间早期互使活动的特点及影响 | 第139-141页 |
第二节 西藏模式:由间接统治到直接治理 | 第141-155页 |
一、顺治皇帝邀请五世达赖喇嘛入京 | 第142-147页 |
二、清朝与西藏政治互动的深化:由间接统治到直接治理 | 第147-152页 |
三、清代前期与西藏政治互动的特点 | 第152-155页 |
第六章 清政府与蒙藏地区政治互动的要素及三角互动架构透析 | 第155-185页 |
第一节 政治互动视野下的蒙古因素 | 第155-161页 |
一、蒙古在蒙藏关系中的作用 | 第155-160页 |
二、蒙古问题在清代前期治边战略中的地位 | 第160-161页 |
第二节 藏传佛教:清政府与蒙藏地区政治互动的纽带 | 第161-177页 |
一、“兴黄教以安众蒙古”:藏传佛教在政治互动中的特殊地位 | 第161-166页 |
二、清朝政府与蒙藏宗教上层的互动研究 | 第166-175页 |
三、清政府对黄教的尊崇与整饬 | 第175-177页 |
第三节 清政府与蒙藏地区政治互动的独特架构:一种动态的三角互动模式 | 第177-185页 |
一、三角互动:影响清代前期西、北边疆民族稳定的总机枢 | 第177-180页 |
二、清政府对三角互动模式的运用 | 第180-185页 |
第七章 清政府与蒙藏地区政治互动成效考量 | 第185-224页 |
第一节 对明、清与蒙藏地区政治互动思想、政策和成效之比较 | 第185-218页 |
一、明、清与藏区政治互动成效之比较 | 第185-198页 |
二、明、清与蒙古地区政治互动成效之比较 | 第198-209页 |
三、明、清控驭蒙藏关系成效之比较 | 第209-213页 |
四、清朝与蒙藏民族地区政治互动体制与机制的创新 | 第213-218页 |
第二节 对清政府与蒙藏地区政治互动成效的历史评价 | 第218-224页 |
附 录一 参考文献目录 | 第224-240页 |
附录二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 第240-241页 |
后记 | 第2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