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临床学论文--针灸疗法临床应用论文--神经精神病科论文

电针对判断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神经受损程度的初步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引言第7-8页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面神经功能评估与预后第8-19页
 1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诊断标准第8-9页
 2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第9-11页
   ·西医认识第9-10页
   ·中医认识第10-11页
 3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辩证分型第11页
 4 面神经损伤的定位诊断第11-13页
   ·面神经的解剖第11-12页
   ·损伤定位诊断分型第12-13页
 5 面神经损伤程度的评估体系第13-15页
   ·早年评估体系的探索第13-14页
   ·近年评估体系的研究第14-15页
 6 面神经功能的电生理检测第15-17页
   ·电生理评测的早年研究第15页
   ·电生理检查评测的现代研究第15-16页
   ·电生理检查对测定神经损伤程度的意义第16-17页
 7 中医经络理论对于评价特发性面神经预后的研究第17-18页
 8 电针测定面神经功能的理论依据第18页
 9 展望第18-19页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第19-29页
 1 研究对象第19页
 2 诊断标准第19页
   ·陈生弟编写的《神经疾病诊断学》中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诊断标准第19页
   ·病例纳入及排除标准第19页
 3 研究方法第19-21页
   ·神经电图检测第20页
   ·分组标准第20页
   ·电针强度测量第20-21页
   ·数据处理第21页
 4 研究结果第21-24页
   ·分组情况第21页
   ·各分组研究对象一般情况的比较第21-22页
   ·电流强度增幅与M波波幅的相关性分析第22页
   ·三组研究对象电流强度增幅的比较第22页
   ·电流增幅的分度界定第22-24页
   ·电流增幅Roc曲线分度与课题设计分度方法结果一致性的判定第24页
 5 讨论第24-28页
   ·本研究纳入对象的一般情况第25-26页
   ·三组电流强度增幅的比较第26页
   ·电流强度增幅的分度界定第26页
   ·电流增幅Roc曲线分度与课题设计分度方法结果一致性的判定第26页
   ·电针测定方法的中医解释第26-27页
   ·本研究可能存在的问题第27-28页
 6 结论第28-29页
结语第29-30页
参考文献第30-33页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33-34页
致谢第34页

论文共3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新会计准则的企业财务业绩报告研究
下一篇:解析纷纭世相中的人性--铁凝小说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