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会计准则的企业财务业绩报告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目录 | 第6-9页 |
| Content | 第9-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1页 |
|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 第12-15页 |
|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13-15页 |
| ·研究意义 | 第15页 |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5-19页 |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5-18页 |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8-19页 |
| ·论文结构设置 | 第19-21页 |
| 第二章 国外财务业绩报告的研究现状 | 第21-37页 |
| ·美国 | 第21-27页 |
| ·美国财务会计的目标 | 第21页 |
| ·美国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 | 第21-22页 |
| ·财务报告的要素 | 第22页 |
| ·美国财务业绩报告体系 | 第22-23页 |
| ·FASB之报告全面收益 | 第23-26页 |
| ·FASB之公允价值计量 | 第26-27页 |
| ·英国 | 第27-29页 |
|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 | 第29-31页 |
| ·G4+1 | 第31-32页 |
| ·“彩色报告模式” | 第32-34页 |
| ·国外财务报告对社会责任的披露 | 第34-37页 |
| ·社会责任披露的必要性 | 第34-35页 |
| ·有关国家对社会责任的披露状况 | 第35页 |
| ·社会责任的披露内容 | 第35-36页 |
| ·社会责任的披露方式 | 第36-37页 |
| 第三章 财务业绩报告改进与相关理论 | 第37-46页 |
| ·财务报告改进方向 | 第37-38页 |
| ·财务报告的改进与估值有用性 | 第37-38页 |
| ·财务报告的改进与契约有用性 | 第38页 |
| ·财务报告改进的经济学基础 | 第38-42页 |
| ·资本保全 | 第38-40页 |
| ·产权理论 | 第40-42页 |
| ·财务报告改进的会计学基础 | 第42-44页 |
| ·资产负债观 | 第42-43页 |
| ·损益满计观 | 第43-44页 |
| ·干净盈余理论 | 第44页 |
| ·最佳范围理论 | 第44-46页 |
| 第四章 新会计准则下的财务业绩报告 | 第46-58页 |
| ·新财务业绩报告的指导思想 | 第46-48页 |
| ·财务会计的目标 | 第46页 |
| ·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 | 第46-47页 |
| ·会计计量属性的变化 | 第47-48页 |
| ·利润表的改进 | 第48-51页 |
|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 第51-55页 |
| ·增加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意义 | 第53-54页 |
| ·我国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特色 | 第54-55页 |
| ·相关附注 | 第55-56页 |
| ·我国财务业绩报告改进的作用 | 第56-58页 |
| 第五章 对上市公司全面收益状况的分析评价 | 第58-79页 |
|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 第58页 |
| ·分析方法与研究目的 | 第58-59页 |
| ·分析过程 | 第59-77页 |
| ·利润表中公允价值项目的数据分析 | 第59-64页 |
|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数据分析 | 第64-71页 |
|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变动分析 | 第71-77页 |
| ·分析结果总结 | 第77-79页 |
| 第六章 对我国财务业绩报告的探讨和未来展望 | 第79-87页 |
| ·对新财务业绩报告的几点思考 | 第79-83页 |
| ·对利得与损失的探讨 | 第79-80页 |
| ·对利润表结构的探讨 | 第80-81页 |
| ·对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探讨 | 第81-82页 |
| ·对相关附注的探讨 | 第82-83页 |
| ·对我国财务业绩报告的未来展望 | 第83-87页 |
| ·完善全面收益理论 | 第83页 |
| ·不断丰富和完善企业财务业绩报告的内容 | 第83-86页 |
| ·结合信息技术发展实时财务业绩报告 | 第86-87页 |
| 结论 | 第87-88页 |
| 参考文献 | 第88-91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1-93页 |
| 致谢 | 第93页 |